• 27阅读
  • 0回复

为农业腾飞插上翅膀——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16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为农业腾飞插上翅膀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李新彦蒋建科
吃饭是个大问题。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占世界不足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人民整体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这些成就的取得,饱含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巨大贡献。
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
近几年,人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吃,现在是越来越方便了,简直可以说想吃啥就有啥!如果退回到20多年前,这句话就应该倒回来:有啥吃啥。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表面看来只是词语顺序的调换,却反映了这几十年农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这个变化的背后是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上升到现在的42%。
先说粮食。从1949年——1998年间,我国农业科学家共培育出40多种农作物,近5000多个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新品种、新组合,使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4-5次,每更新一次,一般增产10%-30%。仅杂交水稻就累计增产3500多亿公斤。
良种还需良法相配套。传统精耕细作技术的继承、创新与推广,促使大批新技术得到应用,使多熟种植的面积已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以上。50年间复种指数提高了近28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了3000万公顷播种面积,极大地缓解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
目前,我国粮食作物单产已由1950年的1.16吨/公顷,增加到1999年的4.82吨/公顷,提高了3倍多。粮食总产也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加到1999年的5.08亿吨,提高了2.8倍。
收入增加伴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肉蛋奶的消费量急剧上升。这些都得依靠养殖业技术的迅速进步,如今,科技在畜牧业中的贡献率已经接近50%,肉类生产已经由1949年的220万吨,提高到1999年的5949万吨,增长了26倍,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值的17%;禽蛋类提高到2135万吨,超过世界平均的99%。水产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了水产业的迅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水产业“大国小产业”的落后被动局面。1999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为丰富“菜篮子”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林业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截至1998年底,我国取得的林业科技成果总数达5100多项,其中“包兰线沙坡头地段铁路治沙防护林体系的建立”和“ABT生根粉系列推广”两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到16.55%,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正在得到有效遏制。
农民离土不离乡
农业科技的迅速进步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大批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的崛起提供了基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中国农村改革最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之一。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2000多万家,职工达1.25亿以上,创造增加值2.5万亿元,分别达到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的27%以上。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接近50%。
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成为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也成为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源。为适应乡镇企业的发展,科技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加大研发力度、放活科技人员、设立针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星火计划等,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共同推进科教兴农
“科教兴农”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许多地区对农业科技给予了一定的倾斜。一些省区设立种子工程、农业科技奖励基金等多种形式的专项基金。一些省(市)领导还亲自带队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寻求技术、人才援助,签定合作协议。
其次是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科技人员主动面向生产,从生产中寻找课题,开展科技攻关与推广工作,着力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科研机构为推广技术而创办、代办、协作的科技企业越来越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国农科院、林科院、水产科学院、水利科学院等研究院所和大学都同生产单位联合开发、合作研究。大批科技人员积极投入成果转化工作。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广大农民对技术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农民在不断从媒体中获得新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班、讲习班。据不完全统计,农民还自发地组织起各种技术研究会等科技组织约10万个,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已拥有一支涉及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层次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实力。全国拥有1587个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总数近150万人,其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12万人。全国农技推广机构24.5万个。技术推广与服务人员约117万多人。农业大专院校84所,农业中专496所。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农业科教体系,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领域,我国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农业领域生物技术、高新技术、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及其应用研究处于国际先进地位。两系法品种间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育种、精耕细作的多熟种植技术等方面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获得重大突破。科技人员还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t)杀虫基因成功地导入棉花和水稻中,首次育成抗虫高产品系。在动物克隆技术、生物反应器等方面的研究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实施“星火计划”、重大成果推广计划、军转民计划、“丰收计划”、“燎原计划”等直接面向经济建设的计划,对促进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国际合作。改革开放20年来,从93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各种农作物品种、苗木10多万份。选育了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的新品种、新品系。地膜覆盖、水稻旱育稀植、新型农机具、农药等先进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