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牢牢抓住根本出发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16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牢牢抓住根本出发点
  张黎洲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们把视线投向前方,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憧憬和希望。倘若来个民意测验,亿万人民的期盼可能各种各样,但肯定有一条是共同的:但愿生活过得更美、更好、更舒心!实际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正是新世纪我们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将竭尽全力为之奋斗的战略目标。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何等了不起的大事。在此基础上,仍然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也反映了我们党与其他政党、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的根本区别。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其中一条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中一条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根本出发点”同“根本宗旨”、“根本追求”、“根本区别”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概括为两个“点”:一个是“立脚点”,一个是“激活点”。一方面,一个政党也好,一个政权也好,其基础和力量都来源于人民群众,其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民心的向背。我们夺取政权,执掌政权,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无一不是为了实现、发展、维护人民的利益。时刻不忘为群众谋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能得到人民真心实意的支持和拥护,就能在任何情况下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可以说是我们党和政府的“立脚点”。另一方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人民,在新世纪里,要使五年计划、十年规划、五十年战略目标、一百年宏伟蓝图成为美好的现实,只能靠亿万人民的奋发努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国家的发展目标和群众的根本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人民群众清楚地看到生活水平将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改善,这样,目标激发出动力,期盼转化为干劲,亿万人民将焕发出高昂的精神、凝聚起巨大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支持与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因此,从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根本出发点又成了最大的“激活点”。可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意义深远,不可须臾或忘。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往主要是要求衣食住行得到基本保障。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演进,其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新旧世纪的交替,新旧体制的转轨,势必带来许多新的经济现象、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并反映到人们的理想追求和生活需求上来,因而应当以全新的视角和标准,去解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给予其准确的界定和正确的量化。本世纪的前五十年,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迈进。这样的小康,是全面的而不是单方面的;是涵盖全国人民而不是部分人群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不能停留在人均收入的增长,更要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就是说,既要使城乡居民经济收入有大幅度提高,还要在消费结构、生活环境、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医疗保健、精神需求等诸多方面作出努力,使广大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得到尽可能的满足。一句话,要真正抓住根本出发点,首先要对小康和小康生活有比较真切、全面的理解,才知道往哪里使劲,怎么样使劲。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需要上上下下都具有一种务实精神。是不是真正抓住根本出发点,不光是听怎么说的,更应看是怎样干的。我们的同志都要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间,把群众的生活当作大事,遇事自觉权衡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重实干、办实事、讲实效,让群众在实际生活中共享改革和发展的实惠。应当说,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并不很难,但是要让所有地区、所有群众都富裕起来难乎其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全国人民都逐步过上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这是异常复杂、相当艰巨的使命,也是无尚光荣、责无旁贷的责任。对此,我们具有充分的信心;为此,我们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