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要把高新技术作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16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为什么要把高新技术作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
  齐建国
  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不仅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而且把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这是十分正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这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当前,以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已经使得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必须在工业化的同时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处于技术和知识供给的有利地位。他们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力度,以保持竞争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承担劳动密集度高、资源和能源消耗高、污染高、附加值低的“三高一低”类型产品的生产。这是对我们十分不利的垂直分工。不加速发展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我们就无法摆脱在国际竞争中的这种不利地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会不断扩大。
  第二,这是扩大内需、加速经济增长的需要。去年,我国的人均GDP已达到八百四十美元左右。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这样的发展水平已开始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大变动时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传统产业生产能力大量过剩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又需要大量进口的问题,必须靠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来解决。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增长的过程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升级的过程。一个国家对任何一种产业的需求都存在一定的极限。当一个产业的市场需求达到饱和以后,增长速度就会随着需求下降而下降,直至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如果不通过发展新的技术开发新的产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当现有产业的需求都达到饱和以后,整个经济就会出现停滞,直至萎缩。我国传统产业生产能力巨大,但生产手段和产品质量还较为落后,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传统产业都基本达到了市场饱和的阶段,增长速度普遍下降,经济效益不高,因而只有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第三,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具备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诸多条件,如经济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增强,提高了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能力;初步建立了科学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体系,形成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已经拥有庞大的科研人员队伍,这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要素;独立自主研究与开发了大量高新技术成果,一些单项技术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甚至跃居世界领先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内市场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水平日益上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巨大挑战。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是新兴的包括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和服务业在内的信息产业。但是,由于我们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体系,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的“根”,我们不得不大量引进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线和零部件组装产品,因此,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价值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严重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动性和效果。
  因此,工业优化升级,关键是要把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传统产业改造一定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改造的起点;高新技术产业化一定要把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的实际应用作为主战场,努力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