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不会发光的“星火”——重庆长寿县一项“新技术”骗取国家星火计划推广项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16
第11版(社会观察)
专栏:记者观察

  不会发光的“星火”
  ——重庆长寿县一项“新技术”骗取国家星火计划推广项目
  本报记者龚金星
  编者按:一项虚假的科研成果一路屡屡过关,直至登上了国家星火计划的殿堂,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人们在观察思考这起科技欺诈案的时候,自然痛恨科技骗子打着科学的旗号骗取财物的犯罪行为,也随之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些专家是如何鉴定的?有关科技主管部门是如何把关的?这里面除了马虎和轻信、官僚主义作风作祟外,有没有其他的原因?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对待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同样需要科学负责的态度。
  去年9月29日,重庆市科委对长寿科贸发展公司下发通知,撤销了曾被吹捧为一项“变废为宝的高新技术”的成果鉴定。这项技术就是“LT新型燃气管道输送工程”。通知指出:长寿科贸发展公司承担的“LT新型燃气管道输送工程”星火计划项目,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经查证,这个项目的核心技术“LT新型燃气”并不存在。
  那么,一项并不存在的技术是如何骗取了国家星火计划推广项目的?最近,记者前往重庆进行了调查。
  长寿科贸发展公司1996年8月上报重庆市科委的一份星火计划“可行性论证书”称:“LT新型燃气”是公司组织了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验,开发出的高新生产技术。这项技术的主要原料是含五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碳氢化合物。C5沸点高不易气化,但只要加入他们发明的一种催化剂就能加剧其分子运动,使之从液体变成气态,然后采用先进的专用设备,参照天然气的输送方式供给用户。这份材料还宣称,“LT新型燃气”的主要原料是石化企业的工业废料,来源广数量大,经济效益可观。
  事实又是怎样的?长寿科贸发展公司是重庆市长寿县科委直属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曾胜利是1986年调入的科技门外汉。1996年7月,曾胜利听说垫江县的私营企业垫江灵通燃气公司的胡义忠研究成功一种新型燃气,经济效益非常好,急于为公司找业务的他遂前往“考察”。曾胜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考察”时只看到一些使用过程的演示,觉得不错,便决定引进。为了使引进后的推广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曾胜利和胡义忠等人策划了星火计划项目的鉴定和申报工作。所谓“组织了大量技术人员,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验”纯属子虚乌有。
  其实,看似玄妙的“LT新型燃气”只不过是垫江灵通燃气公司“灵通”二字的拼音字母缩写。曾胜利很清楚,胡义忠原本是在垫江县乡镇企业局搞房地产开发的。尽管如此,已经在弄虚作假上迈出了第一步的长寿科贸发展公司,于1996年12月与垫江灵通燃气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发推广“LT新型燃气”的联营合同。1997年4月1日,两家公司联手在垫江县高安镇推出了一个“LT新型燃气示范站”。然而,这个站供应的实际是混合液化石油气。以后,这里就成了长寿科贸公司骗取国家星火计划推广项目的演示基地。1997年4月和8月,长寿县科委和重庆市科委星火办的负责人先后来此考察,显然他们都被这里的演示折服了。
  “考察”结果加上“可行性论证书”,使得“LT新型燃气管道输送工程”在审查中一路畅通。1997年8月长寿县科委将这个项目向重庆市科委申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市科委对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后上报国家科技部。1998年5月,科技部发文认定该项目为国家级星火计划推广项目。
  但是,直到此时,这个“国家级星火计划推广项目”的核心技术“LT新型燃气”尚未通过专家鉴定。1998年7月,市科委主持通过了专家鉴定,并为该项目颁发了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和科技成果登记证书。然而,这一切却是一个骗局,因为检验部门抽取的检测样品并非以C5为原料生产出的“LT新型燃气”,而是液化石油气的残液。
  在骗取“国家级星火计划推广项目”和“科技成果鉴定证书”的同时,长寿科贸发展公司先后向重庆市内外10家公司及个人转让了这项技术,获取了不少收益,仅记者手中掌握的3份“技术转让合同书”,一笔是74万元,另两笔均为42万元。10家投资开发商大约投资2515万元,共建站10座,多数站向每个用户收取了1800元左右的开户费。投资者的投资大多已无法收回,群众用不上新型燃气也退不了开户费。
  骗局终究要被戳穿。去年,有关这项技术的反映,引起重庆市市长包叙定的高度重视,他在批示中指出:“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定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科学负责的精神来对待。”去年7月底,重庆市科委和市技术监督局组织有关专家对“LT新型燃气”3个关键技术进行了查证,得出了明确的结论:
  第一,该项技术论证书吹嘘的用一种配方保密的催化剂,无法使石化工业废料中的C5原料在常温、常压下发生反应;第二,原成果报告中所称“是标准天然气发热值的3.305倍”与事实严重不符;第三,“LT新型燃气”没有贮气装置,特别缺乏检测燃气中烃类物质含量的载线设备,很难控制燃气系统中的烃类物质含量,该项技术工艺存在着安全隐患。
  在重庆市垫江县高安镇,记者看到这个推广“LT新型燃气”的示范站如今大门紧闭,人去院空,当初“演示”用的气罐和管道已锈蚀不堪,散落院中。受害的单位和群众还在期待着一个说法,他们说,有关责任者没有得到处理,收取的技术转让费及其他不法获利没得到清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