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桃花嫣然出篱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16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人物春秋

  桃花嫣然出篱笑
  肖菡
  近日,总政话剧团推出了大型音乐话剧《桃花谣》,这是为纪念皖南事变六十周年而创作演出的。人们在感受着这部音乐和话剧相映生辉作品的同时,也把目光聚焦在女主角桃花的扮演者——总政话剧团一级演员程晓玲身上。
  程晓玲是演话剧的,在剧中她却要将演唱与表演集于一身,基于话剧表演的需要,程晓玲成功地杂糅了三种唱法的特点,她用略带美声特点的小民歌式的唱法,扬长避短地显示了话剧演员在“演唱”中的魅力,这一点在该剧主题歌“桃花谣”以及主要插曲“摘一朵红桃花送给你”的演唱处理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程晓玲在表演中刻意将角色内心的爆发力潜蕴于含蓄之中,以期表现出主人公身上所富含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品格。桃花与新四军文化教员沪生相爱、别离和重逢的过程,实际上是她生命体验中最美好、最富诗意,也是最残酷的生活内容不断显露的过程,是她自身在锻铸一个柔弱年轻的农村姑娘对生活的承载力与忍受力的过程。在表现女主人公桃花爱情萌发的羞涩、别离的伤感、重逢的喜悦以及因为见到久别的恋人而重新恢复记忆后的复杂情感方面,程晓玲十分看重含蓄与节制的力量。她没有把情感的彻底张扬与释放当做“爱意”表现的基础,恰恰相反,观众所看到的关涉女主人公情感的关节点,都是程晓玲努力把握和控制自己表演分寸的地方,她调动了自己对生活理解的全部积蓄,把一些细节处理得格外精细、到位,使观众受到了情感的冲击。
  同样表现情感,程晓玲对父女之情的阐释明显区别于同沪生的恋人之情。在醉赴刑场的戏中,程晓玲充分利用了两个时空的假定性前提,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爱戴、思念以及无助的痛苦,观众莫不为她的哭泣所感染。而在假扮新娘送新郎的戏中,程晓玲则用一种反衬的表演,即以欢悦的渴望和企盼把失去父亲的悲伤昭示给观众。(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