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于无声处听惊雷——铁路系统改革扫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17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牢牢把握发展主题②

  于无声处听惊雷
——铁路系统改革扫描
本报记者江世杰
记者随机询问一些旅客、货主:铁路现在与五年前比有什么不同?得到的回答多是“变化很大”,“进步很快”。许多人不假思索就摆出一大堆“今非昔比”来:车票好买了,火车好坐了,列车提速了,运货简便了,服务水平提高了,运输装备“鸟枪换炮”了……
其实,这些变化和进步,根源于铁路改革在“九五”期间“静悄悄”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从“格格不入”到“开始接轨”
中国铁路长期政企合一、“大一统”,加之运输能力供不应求,“官商”作风愈发严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就曾是社会对“铁老大”的评语。与这个评语相印证,是从1994年开始的全行业亏损。
“是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阻碍了铁路走向市场的脚步!”铁道部党组决定,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为契机,掀起一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教育活动,重点破除管理上的“大一统”、经营上的“官商、坐商”、分配上的“大锅饭”、就业上的“铁饭碗”等观念。
地处东北边陲的佳木斯铁路分局职工发现,富锦市拖拉机厂生产的小四轮拖拉机,过去100%通过铁路运往各地,而到了1997年底,铁路运量却几乎为零。他们就此展开讨论,结论是:铁路市场份额缩小,主要是铁路在观念、体制、机制和管理上不适应市场经济。铁道部党组及时抓住这个典型,在全路范围组织了一场寻找身边“富小拖”现象的大讨论……
刘村站是临汾铁路分局侯(马)西(安)线上的一个四等小站。全站14名职工在转变观念教育中受到很大震动。他们主动到附近农村寻找货源,1998年仅发运行李包裹的收入就达到20.6万元,是上年全站总收入的12倍,成为全路“小站勇闯大市场”的耀眼明星。
“脑子决定步子”,“思路决定出路”。“九五”铁路改革,首先接通思想观念这个“总开关”,收到了明显效果。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了五个“前所未有”:一是列车提速的力度前所未有;二是列车运行图的变革前所未有;三是运输新产品的开发前所未有;四是开展客货营销前所未有;五是对运输质量的重视前所未有。这五个“前所未有”,正是铁路开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真实写照。
从“艰难度日”到提前扭亏
1998年初,铁道部长傅志寰在全路领导干部会上宣布:国务院领导要求以1997年的亏损额为基数,三年内扭亏为盈。我已代表部党组立下“军令状”,如果三年不能扭亏,部党组就集体引咎辞职。
为把“三年扭亏”的压力转变成深化改革的动力,部党组抓紧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明确铁路局的市场主体地位,铁道部向铁路局下放12项经营权;同时建立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经营性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上缴率和扭亏增盈、运输安全五项指标的考核体系,并对扭亏实行“一票否决”,完不成扭亏任务的企业党政主要领导,一年黄牌警告,两年就地免职。
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过程,正是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铁路运输企业的过程。1998年,资产经营责任制先在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和柳州、南昌、呼和浩特、昆明四个铁路局试点,1999年在全路推开。
结果证明,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成效十分显著。首先是全路形成了“指标到人头,核算到班组,考核到岗位”的局面,对全路提前一年扭亏起了重要作用。其次是通过落实工效挂钩、竞争上岗、减员分流,使全路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得到空前推动。第三是推进了铁道部改换角色、转变职能。
从“拉家带口”到“闯荡江湖”
“铁路改革难,难于上青天”的喟叹,既源于中国铁路“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半军事化”的固有特点,又源于中国铁路“拉家带口”、“拖儿带母”的“大而全”、“小而全”。1997年底国务院领导同志要求铁路政企分开,减员增效,就是要解决这一难题。
然而,有人留恋“大家庭”,说什么“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全靠父子兵”。有人担心引起震荡,说什么“减员减得人心惶惶,影响了安全运输和社会稳定谁负责任?”部党组则坚定不移,不仅迅速制定了到2000年底结构性分离110万人,运输主业分离30万人、净减员30万人的宏大目标,而且实施中思想不动摇,行动不犹豫。
——通过调整生产布局减员。仅1998年,就撤并了四个铁路分局,撤销了207个中间小站,停办了1230个过小车站的业务,减少了73个车机工电等生产段。
——通过部、局领导机关带头减员。1998年,铁道部机关首先将人员编制由809人减为400人。铁路局和铁路分局两级机关,也决定减员25%。
——通过剥离非运输企业减员。部属的铁路工程总公司、铁道建筑总公司、机车车辆工业的两个集团公司、铁路通信信号公司、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先期通过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与铁道部“断奶”,前不久,这“六大公司”及其80万职工,正式与铁道部脱钩。
——通过分离、分立非企业单位减员。去年,铁路的10所高等院校已全部移交国家教育部或所在地方管理;科研、设计单位或者转成自主经营的企业,或者经过精简之后实行分离。
——运输企业内部通过“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实现减员。这项工作去年年底基本到位,运输主业减少30万人。
分出去的,留下来的,大家都在波澜壮阔的市场经济中闯荡,这是历史性的巨大进步!
从“你死我活”到“共存共荣”
“九五”中国铁路改革的最大收获,是确定了铁路“政企分开,引入竞争”的改革基本思路。
铁路运输体制改革不同于一般工业企业。为在政府调控监管下,形成统一、有序、公平竞争的铁路运输市场,需要把具有自然垄断性的国家铁路路网基础设施管理,与具有竞争性的铁路客货运输经营分离开来。这样就能使具有竞争性的客货运输企业,在市场上各显身手,彻底摆脱旧体制下铁路局与铁路分局之间“你死我活”的纠缠。
围绕这一改革思路,铁道部党组决定,首先从组建客运公司入手,拉开改革新的一幕。前年9月28日至11月8日,作为试点单位的呼和浩特、南昌、昆明、柳州四个铁路局,先后挂出了客运公司的牌子。这四个新组建的客运公司,经受住了去年春运和“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繁忙运输的考验,企业内部机制也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去年12月2日,广铁集团客运公司也正式挂牌了。
傅志寰告诉记者,铁路改革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一步要抓紧推进“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切实落实新一轮资产经营责任制,进一步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组建客运公司试点,经过“十五”的努力,逐步完成中国铁路的战略性改组……
从“九五”看“十五”,我们相信,中国铁路改革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