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沉甸甸的责任——记北京朝阳区马泉营村党支部“一班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17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沉甸甸的责任
——记北京朝阳区马泉营村党支部“一班人”
郑荐
  曾经因为穷而在五里八乡抬不起头来的北京市朝阳区马泉营村人如今遇到了新难题,当年迫于生计而离开家乡的村里人近来纷纷要求回村安家,用村干部的话说,嫁出去的“姑娘”又看上了“娘家”,早已在城里落了户的“城市人”又盯上了乡下,连那些几十年杳无音信的村民也千里迢迢地找了回来。近两年来,马泉营村的劳力回流将近100%,返乡迫切的回流人口经常让村干部们应接不暇。
  曾几何时,零乱破败的村容村貌让马泉营村人吃尽了苦头;而今的马泉营,破旧的农家小院被整洁气派的农庄别墅代替,宽阔平整的村间道路纵横交错,俨然就是村庄里的都市。
  马泉营村变了,变得让这里的村民足以在人前骄傲地说,“我是马泉营村的。”
  马泉营村人也变了,被农村普遍存在的宅基地纠纷搅得鸡犬不宁的生活也变得祥和安静起来,村里10多年不说一句话的两家人,如今团结互助,亲如一家……这一切一切的变化全都源自于1996年马泉营村的旧村改造工程。
  过去,这里由于自然村落建设无序发展的状况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民宅建筑分散零乱,街巷道路狭窄交错,坑沟污水横流,垃圾脏物遍地,每到汛期,雨水四溢,全村被分割成几片孤岛。
  老百姓的疾苦压在村干部的心里沉甸甸的。怎样让村民尽快摆脱困境,成为村党支部工作的头等大事。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村党支部一班人认识到,村镇建设杂乱无章的落后状况已经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极不协调,村容村貌和危房改造的问题亟待解决,如果在现有基础上修修补补,困难多,投资也不小,效果却难尽如人意,因此,必须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
  1996年,手里攥着50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村党支部从村情实际出发,毅然启动了旧村改造工程。
  村党支部书记徐建国,在旧村改造期间没白天没黑夜地扎在工地上,三次因胃出血而住院,因为资金紧张,因为个别村民的不理解,背地里他流过不知多少眼泪。是坚定而执着的信念支撑着他和村干部们艰难地走过了这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真诚地说,身为共产党员,我的职责就是为大家谋福利;作为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我就是村民现在和未来生活的设计者,只有为他们设计好了,才能把他们引上幸福路。为了照顾村民利益,分房工作中,村里实行了7种补贴,村民搬迁上楼时,平均每户仅需交房款10000元左右。同时,为了使旧村改造进展得更为顺畅,村党支部始终坚持老百姓在先,干部在后。徐建国在潮湿阴冷的临时房里住了两年多,才第三批搬入新居;村党支部副书记李自强也与母亲同住几年,才第四批搬迁;村主任芮本生则在分房时选择了别人都不愿要的房子。
  舒适整洁、清新明亮的都市新农庄圆了马泉营村几代人的梦想,记者所到之处,看到的是质朴的村民生活舒心后从心底里流露出来的喜悦,听到的是他们对生活对未来发自肺腑的赞叹与憧憬。
  生活环境的改善,使很多家庭开始注意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逐渐改变了以往聚众“侃山”、传闲话或酗酒、赌博的陋习,而更加注重起家庭自娱自乐、运动健身。过去,村民手里有了钱,先想到的是盖房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子女教育和文化科技消费,村里原来一台电脑都没有,现在很多家庭都购置了电脑。旧村改造的同时,村里建起了游泳馆、活动中心和宣传展厅,还组织了群众秧歌队,创办了村报,大家都热情积极地参与其中。投资环境的改善,引来了更多的“金凤凰”,仅近3年来,就有9家企业在马泉营村落户,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环境改变了马泉营人,环境提升了马泉营村的形象。村党支部副书记李自强深有感触地说,发展是硬道理,我们马泉营人太有体会了。经过旧村改造,我们村的农业结构调整也已初见成效,劳力就业率达到96%。现在,村民享受养老保险,村里还实行了退休制,每月发给退休村民退休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