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信贷结构呈现亮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18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信贷结构呈现亮色
田俊荣
  有这样一串数字,为2000年的金融运行增色不少:2000年1至11月,金融机构对个人住房、消费和助学贷款累计增加2316亿元,同比多增1533亿元,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多增额的44%。换言之,就是在去年的增量贷款中,面向个人的消费信贷所占比重明显上升,整个信贷结构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众所周知,多年来我国银行贷款投向一直集中在生产领域,面向企事业单位的贷款一度占全部贷款的99%。近年来,银行贷款又大量支持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对于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扩大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作用不小。但是,必须看到,今后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扩大社会投资和鼓励居民消费,扩大社会投资归根结底也是以消费旺盛为前提的。而通过消费信贷,可以将一部分潜在的购买力变成现实的购买力,放大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贷款进行结构调整,从单纯地支持生产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支持消费并重,有利于持久而稳定地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信贷结构调整对于银行自身经营也利莫大焉。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银行贷款的对象主要是工商企业,相当一部分贷款质量不高。而且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好的项目、优质客户越来越难找。个人消费信贷是个新品种,资产质量相对较高。以工商银行为例,其个人住房贷款违约率低于0.5%,2000年当年发放的个贷违约率更是低于0.05%。此外,消费信贷采取分期还款的方式,使贷款保持了较强的流动性。据工行测算,全行个人住房贷款年度还款额相当于贷款余额的18%左右。
  但是,银行在大力发展消费信贷的同时,也要警惕风险。上海市的调查表明,开办消费信贷时间越长,累积的风险就越大。在上海10家银行的全部逾期消费信贷中,97.4%来自1993年就已开办此项业务的建行、交行。消费信贷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一些借款人信用观念差,有些甚至恶意诈骗。比如浙江省某银行自2000年初开展住房和汽车的消费信贷以来,发现约有10%以上的借款人根本就没有在自己的银行代扣账户上存钱,用意不良。还有一些借款人,由于收入大幅下降或暂时失业等市场原因,也无法按期还款。此外,还有多头抵押、假证抵押等抵押物风险,缺乏对违约的处罚规定等法律风险,等等。
  看来,银行加快信贷结构调整,面向消费者改进金融服务,仍要注意防范信贷风险。银行、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通力合作,尽快建立消费信贷风险安全防范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双赢”目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