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负重前行知难而进——辽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18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牢牢把握发展主题

  负重前行知难而进
  ——辽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纪实
  本报记者朱剑红张忠
  在“八五”、“九五”之交,一提起“东北现象”,人们就会想到辽宁等老工业基地的困境。
  的确,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辽宁遇到了困难:以资源为基础的重化工业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产品还未摆脱“傻大黑粗”的形象,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迟缓。
  然而,世纪之交,辽宁变化喜人。在“九五”期间,辽宁人负重前行,知难而进,依靠体制和技术创新,主攻结构调整这个难关。
  调整是必然选择
  辽宁工业经济结构有两大主要问题:超重型和国有经济比重过大。
  辽宁工业经济的超重型结构是全国独一份,其主要弊端,用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的话说,就是“出大力,赚小钱”。国有工业企业比重大,到了“八五”末,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城镇失业下岗人数迅速增加。
  辽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也正是在这最困难的时期开始清晰起来。当时,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都明确指出,要在“九五”和下世纪初的10年中支持东北搞好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调整。辽宁省则提出以工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为重点振兴老工业基地,并明确了工业结构调整的方针是“两高一深”,即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搞好资源和原材料初级产品精深加工。
  置之死地而后生
  要让一个臃肿而多病的身躯,步履轻盈地疾走于市场经济的前沿,谈何容易!调整,首先要抓住根本。
  辽宁省把国有经济的调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15%的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实行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二是对占总数70%左右的一般性竞争行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资产重组,吸纳各种经济成分,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对占企业总数约15%的资源枯竭、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破产重组。
  产业调整首当其冲是淘汰落后。从1997年到1999年,辽宁共有363户企业列入国家兼并破产计划,核销呆坏账132.6亿元。9个资源枯竭矿山的关闭破产已经完成,2000年,又有7户难度最大的大型企业和重点行业的20户特困企业向国家申报了破产。到年底,困扰辽宁最大、最难的企业将大部分淘汰完毕。
  淘汰落后是一件非做不可却又十分痛苦的事情。沈阳市副市长姜宪志说,沈阳纺织行业敲响全省压锭第一锤时,职工们都落泪了。结果是什么呢?过去沈阳30多家纺织企业,70%都停产;现在剩20多家企业了,但全部都开动。企业竞争能力大大加强,出现了沈阳黎明、沈阳华岳等骨干企业集团,纺织工业再现活力。
  淘汰落后的同时,还要做大做强搞精搞专。从1995年起,全省431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267户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其中有62户初步达到现代企业制度基本规范的要求。在全省大力扶持的60户重点企业中,“一开三分”(对外开放和主辅分离、下岗分流、分配制度改革)进展较快,出现了以大显集团、瓦轴集团、凌钢集团、东北制药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国有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国有企业脱困工作力度不断加大,2000年1至10月,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1.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利71.85亿元,列入431户考核口径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面已下降至28.77%。
  变“夕阳”为“朝阳”
  经过高新技术的改造,“夕阳”变成了“朝阳”。在冶金行业,鞍钢全面实现平炉改转炉炼钢,结束了70多年平炉炼钢的历史;本钢不仅实现了连铸比零的突破,还实现了全连铸;冶金行业的连铸比已达到75%,转炉炉龄比“八五”期末提高了6倍。在化工行业,轮胎子午化率达到6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烧碱离子膜化率达到66.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辽宁省结构调整工作的重点。但在辽宁这样一个老企业居多的重工业基地,钱从哪里来?
  “九五”期间,国家对辽宁技改保持了较大的支持力度,地方政府的投资力度也在年年加大。但比起投资力度,政策力度似乎更大。
  在沈阳机床集团,我们听到这样的介绍:90年代初,中国大量进口数控机床,沈阳机床厂因没有资金改造产品结构而出现大滑坡。辽宁省和沈阳市领导态度坚定,与世界银行签订协议,利用世行1.2亿美元贷款改造沈阳机床行业。通过组建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开发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沈阳机床股份公司坐上了行业技术水平的头把交椅,正在建设国家数控机床开发基地。
  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对辽宁的国有企业改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00多家在辽宁落户,全省一半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同外商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合资合作。通过利用外资,辽宁有400亿国有资产存量被盘活,400多家国企得到重组改造,700多个项目嫁接改造成功。
  新兴产业出亮点
  在全国第一个国家级软件基地——东大软件园,接待人员告诉记者,很多来东大阿尔派参观的人,怎么也搞不明白:就这么敲敲电脑,就能有7亿多元销售额、1亿多元利润!在沈阳和光集团,职员在电脑上演示和光的网络营销管理系统。总裁吴力向我们说广东分公司2000年做了3亿元销售额,只有一笔30万的应收账款超过60天,总公司在电脑中能一清二楚地知道问题出在何时何处。
  像这样彻底告别烟囱、高炉、大厂房等传统产业形象的新企业,在辽宁越来越多,不仅形象新、产品新,机制也新。近年来,辽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六大重点: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精细化工、高效节能与环保,形成了15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约20万,超亿元产值的企业48家。
  在辽宁采访时,从省委、省政府到企业,从最高领导到普通干部,都向记者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辽宁刚刚起步,对取得的成绩切不可过高估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