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扁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18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茶楼

  扁担
  李汉荣
  扁担具有一种简单朴素的美感,这正是劳动的特征。当一个人随意把扁担放到自己的肩上,他就变成了一个“大”字。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是劳动,使渺小的人类变大了。
  当一个妇人(少妇或中年妇女或年长的妇人),扛起一根扁担,她柔弱的肩横生这么一件硬物,她顿时变得有点令人怜惜。每每在这个时候,粗躁刚直的男人的心里也会生出一丝柔弱的东西,他责怪自己没出息的肩膀,为什么不能多承受一些?
  扁担很可能是大地上最早出现的木器之一。把一根木头剖开,人发现它是如此适合自己的肩膀。在发现扁担的那一刻,人也发现了肩膀。从手到肩膀,生存的重量终于找到了停靠点。人为自己服役,也为天地服役。木讷的扁担体贴负重的人类。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扁担帮助我们窥见了人性的弱点。
  “放下扁担,就打卖柴的”?扁担告诉我们,“一阔脸就变”的人是不忠厚、不地道的人。
  扁担默默地、谦卑地立在墙角或屋檐下,你会从这朴素寂寞的器物身上,看到一种感人的、让人变得沉静的哲学境界。它为万物服役却不与万物竞争,它安静地、无所谓地站在那里,让人感到,任何物体,只要静下来,就有了丰富、神秘的意味。
  如果你负着重担跋涉于中途,“咔嚓”一声,扁担拦腰折断,行李滚落地上,双肩没有因为压力的骤然离去解脱,这肩不起的人生成了一堆麻烦。这时候,你感到你体内的一根骨头被抽去了,你感到一种被抽空的痛和恐慌。
  而当天上白云舒卷、林中鸟雀争鸣的春天的早晨或午后,一个农民挑着一担青秧、一担新茶或两篓鲜花(有时是两桶泉水),他的肩、身子、手、双腿伴随负着适度重量的扁担一同有节奏地起伏、摆动,他的笑容、他周围的天空和景物也一同起伏、摆动,你就会发现这是人在大地上呈现的最好姿势,那扁担也是最富于诗意的了。
  这时候,劳动,尤其是肩扛扁担的劳动是令人羡慕的,那投在水面上的一闪一闪的身影是令人羡慕的。
  在这里,人已经从劳役、被工具和体制奴役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扁担也从过重的压力中解脱出来,而成为诗意事物的连接者。
  在这里,劳动已不渴望回报。劳动就是对劳动者最好的回报。
  “茶楼”是一个记载生活中见闻和感想的随笔性栏目,希望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来稿请标明“茶楼”栏目。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