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走出一条辉煌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20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走出一条辉煌路
陈鹏陶建群
  海拉尔铁路局在短短的几年间甩掉了落后的帽子,一跃成为全路的先进单位。人们深有感触地说,是50多项改革措施,使海拉尔铁路分局迅速走出困境;是帮困致富工程,使海铁职工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是优秀共产党员、海拉尔铁路分局局长刘忠宪带领海铁人走出一条辉煌之路。
  1997年,一纸调令,刘忠宪从哈尔滨来到了呼伦贝尔草原。迎接他的是:生产经营,面临巨额政策性亏损,仅职工工资就赤字1700多万元;运输安全,位全局之末,居全路下游;许多20世纪初修建的行车设备仍在超期服役……全分局共有1400名职工家庭生活处于贫困线以下。
  要想凝聚人心,要使海拉尔分局打翻身仗,首先要让职工吃饱饭,脱离贫困!刘忠宪与分局党委书记李卓奇共同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组织党政班子成员认真研究,推出了“班子帮困致富”工程。
  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就此拉开。刘忠宪发动全分局党员、干部、职工,在开辟新的就业空间上想办法,在壮大企业整体经济实力上投力量,在帮助困难职工脱贫致富上注真情。他们依托地缘优势兴办旅游、种植养殖、林产品加工业;依托口岸开办边贸和劳务输出;利用闲置资产开办加工、修理业务;利用富余人员开设餐饮、服务等经营项目。“班子帮困致富”工程的实施,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心贴在了一起,情融在了一起,劲合在了一起。4年多来,分局和站段共创办经营实体287个,265个单位及车间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440名特困职工子女得到了助学资助,254个生活困难户脱贫致富,2600名职工搞起了庭院经济,6478名转岗分流人员得到了妥善安置。
  为缩短与先进分局的差距,刘忠宪从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问题入手,使分局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他们首先从干部的“铁岗位”、“铁级别”、“铁交椅”和“铁职称”上开刀,全面推行竞争上岗、级别滚动、尾数淘汰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度,自上而下,势如破竹。先后调整基层单位班子43个,调整副科级以上干部413人次,提拔领导干部189人,全分局6700名干部彻底地告别了“四铁”。
  刘忠宪又将机关11个财务机构撤并归口,将21个部门管理的汽车统一收编,将各部门的打字印刷设备集中管理,组建了机关财务、汽车服务、打字印刷服务中心。机关“三大中心”的成立,不但每年节约支出200多万元,而且为后来组建的汽车维修中心、机械加工中心、生活管理服务中心趟出了新路。
  变条块分割为统一管理,是刘忠宪率调研组三下博林线,深入到沿线站区和每一家大小企业调查研究后,几经论证,得出的结论。海拉尔分局于1998年先后组建了博林线铁路公司和伊敏铁路公司。支线公司化改造后,共减员387人,博林线当年实现减亏1300万元,伊敏线一举实现扭亏为盈,而且每年还可向分局上缴500多万元的利润。
  刘忠宪到海拉尔铁路分局任分局长4年多的时间里,与广大干部职工同呼吸共命运,用满腔热忱换来群众的尊重和信赖,用一份真情实意和不断创新的工作方法换来改革的实效和成果,分局先后获得铁道部“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等称号。刘忠宪也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铁道部、铁路局“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