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分歧与较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20
第7版(国际)
专栏:述评

分歧与较量
本报驻法国记者郑园园
  欧盟否决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兼并霍尼韦尔国际公司的决定,在大西洋两岸引起极大震动。人们认真思考着此事将对欧美关系带来什么影响。
  通用电气是美国最大的电气公司,霍尼韦尔公司则是美国最大的航天、电器产品公司。这项涉及420亿美元资产的合并,是迄今为止工业史上规模最大的合并计划。美国和加拿大反垄断审查委员会于5月3日批准了这一“婚姻”。美国批准在前,欧盟否决在后,欧盟公然把美国通过的事情反对掉,在欧美反垄断领域尚属首次。
  欧盟6月份就放出风声,要否决这项计划,当即在美国掀起狂波巨澜。媒体同声谴责,认为欧盟是“想在与美国的竞争中保护旧大陆的工业”,“为了保护像空中客车公司那样的欧洲冠军,蛮横地拒绝一切美国品牌”。美参议院贸易委员会主席霍汀斯警告说,一旦否决,将严重损害美欧关系。美财长奥尼尔致信欧盟贸易委员拉米,怒斥欧盟委员会是“独裁组织”,甚至威胁要冻结双方的航空航天合作。布什总统6月中旬访欧时,也公开对此事表示“担忧”和“激愤”。
  美国烦躁不安,欧盟我行我素。7月3日,欧盟负责竞争事务的委员蒙蒂在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正式宣布:欧盟否决合并。他说,两家公司合并后,将大大提高产品的整体销售能力,其航空电子设备、飞机发动机、大型支线运输机等产品在市场上将占支配性地位,从而导致价格上涨,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对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
  欧盟有何权力对两家美国公司的合并计划予以否决?这涉及欧美的经贸关系及其在反垄断领域的合作与分歧。美国与欧盟都有反垄断审查委员会。欧盟反垄断审查委员会成立于1990年9月,负责审查欧盟范围内的合并与收购计划,超过50亿欧元的合并计划,一旦“定婚”,就得发布“订婚公告”,主动向委员会递交材料,接受审查。经济全球化浪潮使并购活动越来越具有跨国、跨洲的特点,欧美之间大公司的并购日益频繁。为了减少矛盾,美国与欧盟于1991年签署双边协议,无论是欧洲的、美国的,还是美欧之间的企业并购,都须相互审查,得到对方的同意。一方否决,并购活动就得中止。基于这一协议,欧美都把各自的反垄断审查扩展到了对方企业。
  这次欧盟宣布否决后,表现谨慎低调。蒙蒂强调这纯属反垄断领域的事,不应将它与政治和欧美关系联系在一起。他说:“我不认为我们完成了某件历史性事件。”
  舆论却偏偏说,这是“一个历史性事件”。法国《解放报》的文章认为,只有当欧盟委员会这样的超国家机构站出来捍卫欧洲利益时,才能使美国接受欧洲的观点。《世界报》也发表评论说,欧盟经济实力强大,尽管美国施加重重压力,欧盟还是能根据自己的利益作出判断,不需要美国的指指点点。
  如果仅仅将此看作欧美的较量,未免失之偏颇。此间舆论在分析这个问题时,特别指出了欧美在反垄断审查中观念上存在的差异。美国判断企业并购是否构成垄断,主要看是否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如果可能造成价格垄断,势必加以否决。欧洲人则更看重并购后新企业的市场规模和对新企业的股权控制,欧洲人所认定的市场规模是欧洲和地区范围的。欧盟曾否决瑞典沃尔沃与斯卡尼亚两大卡车公司的合并计划。这两家公司的营业额在欧洲市场仅占25%,但合并后的新公司将控制瑞典75%的汽车市场,并在斯堪的纳维亚形成地区垄断。
  当今世界,并购潮后浪推前浪,欧美反垄断观念的差异给并购计划的审查工作带来困难,为大西洋两岸关系增添了新的紧张与不信任因素。解决欧美在这个领域的矛盾,要么是打贸易战、司法战,要么是交换意见,协调立场,缩小差距。前者当然不可取,因此,欧盟在否决这项合并计划后一直采取低调谨慎的态度。另外,通过这一事件,人们也认识到:应在世贸组织内发起一场大讨论,逐步制订出全球通用的反垄断法规。(本报巴黎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