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如何理解“进而有为,退而有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18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如何理解“进而有为,退而有序”
  罗仲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要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实行优胜劣汰、有进有退的调整,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抓大要强,放小要活。”这是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所提出的指导方针。那么,应如何理解“进而有为,退而有序”呢?
  国有经济“进而有为”,意味着这不是一项在特殊时期内暂时的应急性改革措施,而是作为一种调控经济的政策手段要长期加以运用的。“为”就是要着眼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推进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重组,使国有资本的运行富有效率,功能得以放大,能够用少量的资本控制、影响和带动大量的社会资本,形成国有经济在动态上的数量、素质和布局优势,最终实现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战略目标。具体而言,首先,要体现国有经济在需要控制的重要行业和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如对某些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和领域,为了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都需要由国有经济予以控制,利用国有资产的独资或控股经营来保证。其次,要把国有资产作为调控、稳定国民经济的政策手段。如通过对证券市场中一定规模国有股的增持或减持,调节市场的资本流量和流向,引导资源配置的方向和结构,稳定股市大盘的指数,从而在一定程度或一定范围内抑制过度投机,防止股市大起大落,保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再次,要利用国有经济提供某些重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大型水利设施、环保设施、城市公共交通等,以及金融和保险业中的一部分,也需要由国有经济提供,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第四,要有助于保证在国家层次上的产业竞争力。如在国家确定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对重要的骨干企业,实行国有控股甚至独资,以国有经济的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国家层次上的产业竞争力。
  “退而有序”,是在部分国有企业的退出必然会涉及社会和市场的稳定的情况下提出来的。“退而有序”,就是要以不影响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为主线,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为基本前提,以不引起资本市场的波动为出发点,既要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预先有相应对策和防范措施,还要注意与其他改革和发展措施相配合,避免单打独行。因此,必须采取把握时机、稳妥推动、循序渐进的方针,分阶段有节奏保重点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和战略性控制,又避免可能对社会和市场形成的冲击,并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这就是“序”的基本含义。具体而言,首先,要把增强国有资产存量的流动性作为“退”的主题。庞大的国有资产存量处于凝滞状态,是国有资产配置和运行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利用资本市场灵敏的定价机制和有效的资本流动机制,是在一定程度上和适当范围内满足国有资产流动性需求的必然选择。其次,要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积极稳妥地实现退出目标。在国有经济退出过程中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既要防范通过内幕交易、压低价格、假造亏损、转移资产、假破产、逃避债务、不予分红等各种非法手段,合谋侵吞国有资产,又要警惕借机过度在职消费、滥增福利、过度投资和耗用国有资产等行为。第三,要立足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结合国有经济的股份化改造和所有权结构的调整,可以从存量和增量两方面实施退出,并通过吸收和组织广泛的社会资本,使国有资本的功能得以放大,用少量的资本控制、影响和带动大量的资本,形成国有经济在动态上的数量、素质和布局优势,真正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因此,国有企业的退出应当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有利于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步伐,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控制力及资源配置效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