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信息化并非只是蓝图——我国信息化建设追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20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牢牢把握发展主题

  信息化并非只是蓝图——我国信息化建设追踪
本报记者冉永平
  对于许多中国人,打电话难的记忆似乎并不遥远;而如今,就是西部的一些边远小村镇都可以直拨国际长途电话。
  通信的变化只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通信网络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网络建设、应用已初见成效,在信息技术上已经取得实质突破。这一切说明,我们今天提出的信息化,并非只是蓝图。
  跟上世界信息化步代
  先说信息化最重要的基础:通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九五”10年,我国通信事业实现了令世界震惊的超常规发展。1990年,我国电信总收入102亿元,用户由1980年的200多万户达到1000万户左右。而到1999年,收入达到2200亿元,用户超过1亿户。目前,我国电话用户和手机用户均已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而且预计两到三年后将全面超过美国。
  再看电脑。80年代中期,一台286电脑要两三万元,按当时普通老百姓的收入,不吃不喝要攒二三十年才买得起。而今天,电脑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
  网络应用方兴未艾。中国电信数据通信局左风副局长说,通过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三大工程,目前,所有省部级政府已经上网,一些地区如江苏、河南等省上网面已经扩大到县乡政府。目前上网的企业已有数十万,预计今年将达到百万。家庭、个人上网发展更快,目前,全国互联网用户数已经达到1600万户左右。
  走自己的信息化之路
  信息化需要实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比,我们无论经济基础还是技术基础都比较薄弱。那么,我们信息化的基础是如何建设起来的?
  首先是党和国家的重视。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明确提出,要先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江泽民同志对信息化多次做出重要指示。1989年他刚到中央工作就提出,通信一定要搞好,这是经济发展的前提。1992年他又指出,邮电通信要走在经济发展的前列。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决策正确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根本保障。
  其次是举全国之力、动员全社会参与信息化建设。1988年在全国电信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明确提出了“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解决资金问题。
  第三,大胆利用外资。据统计,仅在通信领域,从1984年我国首次利用日本贷款改造天津、上海、广州市话网起,累计利用外资近百亿美元。
  在信息化发展上,敢于大胆跨越,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比如通信业,80年代初期,我国通信技术落后国外好几代。当时有两种观点,一是从旋转制、纵横制,到准电子、数字程控,一步步追赶。这一观点的理由是我国已经在纵横制交换上研究多年,已经可以商用。而且先上纵横制可以省钱。另一个观点是直接跳过发达国家走过的数个阶段,上最先进的程控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正是采取了这后一种思路,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局面。
  在信息技术上,我们则是技术、应用、产业化三步并在一起走。即通过大胆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创新,逐步掌握核心技术。这样,产业成了规模,技术也学到了手。
  信息化一步也慢不得
然而,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最终要受制于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我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甚至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我们面临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双重任务。因此,既要看到信息化带来的赶超机遇,也要充分估计到其艰巨性。
  应该看到,我们的差距与成绩一样明显。我们引以为荣的电话,普及率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比例,美国是我们的几十倍。而网络化和网络应用,差距更大。常出国的人感触最深,身上带现金最多的是谁?是中国人。不是我们富,而是我们的多数信用卡不能全球联网。
  这是看得到的差距,看不到的差距更关键。比如未来发展最至关重要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领域,我们仍然大量依赖进口。看起来我们这也能生产那也能制造,但许多关键部件要买人家的。
  上述困难是我们推进信息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必须认真克服的。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速实现现代化。按照这个思路,各方面共同努力,不仅困难会逐个克服,而且在实现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同时,我国经济定会迈上一个崭新台阶。
  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的将是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