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节前再话“放心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20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节前再话“放心肉”
晓涛
为让咱们老百姓吃上“放心肉”,党和政府没少想过办法,尤其是眼下春节在即,各地正为此努力工作。
  1998年1月1日,《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开始实施,正式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管理办法。按说,全面贯彻这一条例,完全可以保证肉的食品卫生。遗憾的是,现在有些地方的肉市场实在令人担心。
  主要原因是私宰肉大行其道。尽管各地打击私宰肉的力度都很大,工作人员夜查晨堵,不辞辛苦,可私宰肉还是屡禁难绝。为什么?在于私宰肉的暴利。私宰分子偷逃税款,逃避检疫,还大肆注水,在有些地区,私宰肉和“放心肉”的差价每公斤达到1—2元。不法分子不惜以身试法。
  实行定点屠宰后,大城市的屠宰场不过两三家,中小城市可能只有一家,形成缺乏竞争的局面,造成垄断!一些地方由于缺乏针对屠宰场的有效监督机制,每天杀多少头猪,价格多少,质量好不好,完全由屠宰场说了算。有的屠宰场任意压低生猪价格,损害农民利益;还有的屠宰场与批发商相互勾结,肆意提高肉价,赚取非法利润,给私宰分子造成可乘之机。为了卖个好价钱,农民把生猪卖给私宰分子,售肉摊点也转而批发购买他们的猪肉,再加上市场售价便宜,私宰肉蒙蔽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睛。
  私宰肉害国害民,必须坚决禁绝。但禁绝“私宰肉”,完全用“堵”的办法恐怕不行。要从规范、整顿“放心肉”入手,使“放心肉”真正叫人“放心”,私宰肉才可能没有市场。实行“定点”屠宰,不是“一点”屠宰,要引入竞争机制。定点屠宰场之间的竞争局面形成了,价格、质量才能有保证。与此同时,要加强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督,对产品质量低下、任意提价的企业,责其整改。还要规范流通渠道,严厉打击内外勾结、牟取暴利的不法商贩。
  “放心肉”话题年年谈,但食肉安全问题至今在一些地方仍未得到很好解决,说明我们的政策在贯彻过程中还不到位,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