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追求卓越——记坚持创优信誉第一的“浙江华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20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商海搏击

  追求卓越——记坚持创优信誉第一的“浙江华厦”
  关递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作为一家民营建筑企业——浙江华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许宝鸿始终恪守“创优—信誉—效益”经营之道。早年,许宝鸿带着施工队伍来到东北边陲双鸭山矿物局揽上了第一桩业务,面对这支人力物力都不足的施工队伍,建设单位一直犹豫不决。
  “我愿立下军令状,如不能按质按期完工,”许宝鸿掷地有声地说:“我认罚,怎么罚都行!”北方大汉击掌感叹。
  许宝鸿虽然信心百倍地承担下这项大工程,但手里着实捏了一把汗。从开工到竣工的每个日日夜夜,他边干边指挥,一直“钉”在工地,直到甲方验收合格交付使用,才算松了一口气。结果,一炮打响,获得了全优工程。此后,在承建矿务局的另一项工程中,许宝鸿发现新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桩头出现了轴线偏位现象,他毅然决定:马上敲掉。在建设单位毫无知觉的情况下,一夜之间重新扎筋支模再浇。这一敲,甲方为之动容;这一敲,更敲强了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许宝鸿说,我们来自浙江东阳,作为“建筑之乡”的传人,我们的目标不满足于合格,而在于创优。从此,这支队伍在东北名声鹊起,被誉为“东阳铁军”。
  工程是一次性的项目。不同的工程,由于设计、材料、要求等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质量难题。为抢占市场制高点,攀登新的高峰,许宝鸿采取了有力措施:培育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
  近几年来,华厦先后投资数百万元,与同济大学等高科技院校开展横向联合,对干部职工进行专业人才培训,并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为公司高级技术顾问;1999年和清华大学结成科企联盟。公司支持职工参加各类成人教育学习,免费对职工进行培训,提高了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为质量兴业提供了基础。
1994年,许宝鸿率队进军上海滩,承建英雄金笔厂电脑绘图综合楼工程,面积18000平方米。工程一开工,他们就碰到了浇筑528根10.5米长的工程桩的技术难题。广大技术人员献计献策,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地摸索出“用纸筋灰隔制模”的方法分割工程桩。这样,不仅缩短了工期,还被上海市有关部门作为一项发明推广使用。在随后承建的上海市崮山小区动迁工程,一举夺得了上海市的“白玉兰杯”。目前,华厦已拥有雄厚的物质力量和技术力量,有技术职称人员达390余名,其中高级工程师8名,具备了承担工程复杂、难度大的大型工程的条件。6年来,他们承建了几十个大型工程项目,100%合格,2/3达优。
  规范化管理是实现工程高质量的保证。华厦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了《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和《质量管理手册》。去年1月,公司通过了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的认证。公司一方面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另一方面把学法纳入企业整个培训体系当中。通过对全体干部员工进行与建筑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使员工养成了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
  目前,公司正会同建筑专家,积极组织人力物力,争取使这项工程实现国家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零的突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