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领中药现代化风气之先——三九企业集团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20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领中药现代化风气之先——三九企业集团纪事
  李新彦白剑峰赵安平
  深圳笔架山是一座生长奇迹和希望的山。15年前,笔架山下的三九企业集团还是一棵小树,如今却成长为一片茂密的森林。
  1999年,三九集团南方制药厂以突出的业绩独揽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三项第一,名列全国制药企业500强榜首,成为“中国制药之王”。15年间,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将500万元借款的“负数”变成了总资产150亿元、年销售额50多亿元的“正数”,创造了中国医药工业史上的奇迹。
  三九集团领中药现代化风气之先,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知识型企业成长史。
  粤北山区,两株小草默默无闻地在崇山峻岭中自生自灭了千百年。当他们遇到赵新先之后,幸运地成了中药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这两棵草的名字叫三桠苦、九里香
  70年代初期,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派医疗组到粤北山区巡诊,医务人员发现三桠苦、九里香是治胃病的良药,哪个山民胃不舒服,扯上两把三桠苦、九里香煎服,很快就好了。
  这个信息很快被带回了南方医院。医院组织精兵强将,以三桠苦、九里香为原料,开发出一种新胃药,名为三九胃泰。那时,毕业于沈阳药学院(现沈阳药科大学)的赵新先是研制者之一。
  在大学期间,赵新先学的是西药,只上过90个学时的中医药课,但在研制三九胃泰及壮骨关节丸、正天丸的过程中,他逐渐沉醉于传统医学的博大世界里。赵新先深深感到,中医药是最有生命力的。千百年来,这颗璀璨的明珠世代相传,显示着神奇的力量。一根银针、一把枯草,竟能使人起死回生,化险为夷;望闻问切,丸散膏丹,隐藏着无穷的奥妙和玄机。
  然而,在70年代,我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很低,众多的科研成果都难逃“研制—展览—入库”的命运,就连后来名扬天下的三九胃泰冲剂,也只能静静地躺在实验室里等着。
  赵新先是幸运的,他等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1985年,赵新先揣着500万元借款和三九胃泰冲剂、壮骨关节丸、正天丸等3个科研成果,领着五位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带着振兴祖国传统医学的理想,来到了深圳荒凉的笔架山下。
  1985年南方制药厂筹建,1987年正式投产,当年即完成产值18亿元,利税4亿元,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制药工业企业,跃居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82位,占有中国胃药市场60%的份额。而当时,三九胃泰面对日本胃仙U、德国胃德乐、荷兰乐得胃等强劲对手,硬是从“洋药”手中夺回了市场。1992年,三九集团正式诞生。
  “三九药业”的光芒闪耀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上空,这是时代广场第一块中文广告牌。三九集团立志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让中医药挺起胸膛走向世界。
  纽约的时代广场是美国广告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世界著名企业创名牌的必争之地,可谓寸土寸金。
  1995年5月,一块中国企业的广告牌在时代广场挺立起来。那上面是一片蔚蓝色,白色的“999”像白色的风帆,正向大海深处远航。下面是四个中国字:三九药业。站在广告牌下,赵新先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就是要让中医药挺起胸膛走向世界。”
  一位老华侨目睹广告牌,潸然泪下。他激动地给三九集团打来越洋电话说:“这么多年了,我终于看到中国的广告牌了。有两个简化字我不认识,可我认识三九,那是中国的方块字啊……”
  让中药走向世界,这是三九的心愿,也是全球炎黄子孙的心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三九积极探索中药现代化之路。
  1985年5月,赵新先开始筹备建立南方制药厂。当时我国的中药生产还是典型的手工作坊,在国内的中药生产领域,连自动化生产线的概念都没有,生产流程中的提取、浓缩、干燥三道工序,被分割成三个车间,效率低下,质量也难以保证。学西医出身的赵新先,想出了一个“洋点子”:建立自己的中药自动化生产线。在没有任何参照物的情况下,赵新先愣是憋出了一张“NF-A型中药自动化生产线”草图。1987年1月,中国第一条中药自动化生产线在南方制药厂问世。它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中药生产模式,从投料到产出,生产流程实现了管道化、连续化、自动化,劳动生产率一举提高600倍。1990年10月,第二代全自动中药提取浓缩生产线投入使用,带动了中国中药生产的产业化革命。
  几千年来,中药的品种无非丸、散、膏、丹、汤。可这些剂型不仅有效成分缺乏科学的定量,而且药力分散,药效作用缓慢,服用也不方便,所谓“丸散膏丹,神仙难辨”。没有精确的量化,是中药冲击国际市场时自身最大的缺陷。于是,赵新先对中药剂型的改革产生了强烈的愿望。他说,如果能把尽可能多的中药变成针剂,中药的药力会得到更集中的发挥,还会极大地提高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1989年,赵新先撰写的《中药针剂》一书出版后,被称为“建国以来关于中药制剂的最全面最完整的专业著作,解决了中药现代化急需解决的问题,填补了我国中药针剂研究上的一项空白”。1995年8月,三九集团兼并了生产中药针剂的四川雅安制药厂。1999年该厂的利税突破1亿元,中药针剂成了市场的宠儿。
  1998年,赵新先这位睿智的儒商又把目光投向中药服务业。他说:王选解决了电脑打汉字,我们要解决电脑抓中药。这个新产品要把中药繁杂的抓药过程,简化为一个“电子中药房”。很快,这一天方夜谭式的设想变成了令人啧啧称奇的现实。1998年10月5日,由三九集团研制的国内首台“中药电子调配中心”在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登场。这是光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设备,它使传统的中药配方过程变成由电脑自动解决,配药师只需将药方输入电脑,即可自动配出“999免煎中药饮片”,人们可以像喝茶一样用开水冲服中药。这一成果被誉为“中医药的一场革命”。目前,“中药电子调配中心”已进入国内一些大医院的药房并远销美国,标志着中医药现代化又有了突破性的飞跃。
  当人们还在为知识经济的概念争论不休之时,知识资本已成为三九集团的第一资本。三九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知识型企业在中国制药工业的成长史
  90年代末,当人们还在为知识经济的概念争论不休之时,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就提出了“知识资本是三九的第一资本”。他认为,知识型企业是知识经济的细胞,知识型企业就是把知识作为生产要素,体现知识资本的价值,其管理的核心是围绕知识这一生产要素,不断进行面向市场的知识创新和知识转化的机制培育。只有这样,“种子”才能变成“粮食”。
  的确,如果说三九胃泰是一粒“种子”的话,那么,它直接催生了三九集团这个巨大的“粮仓”。三九集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知识型企业在中国制药工业的成长史。因为它具备了知识型企业的三大特征:
第一是发展模式新。科研成果的拥有者,同时又是企业的管理者,这是知识经济最鲜明的一个特征。三九医药的每个企业,大都是业务内行或主导产品的研制者在进行管理和营销。
  第二是增长率高。根据国家经贸委1998、1999年度对全国药业全部工业企业排序统计年报,三九集团连续两年蝉联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全国第一,名列全国制药企业500强榜首。1999年销售收入50.6亿元,利润总额5.06亿元,利税总额7.22亿元。
  第三是创新能力强。以南方制药厂的拳头产品三九胃泰为例,从第一代三九冲剂、三九胶囊始,已经发展到第二代三九胃泰无糖颗粒,并同时酝酿着第三代、第四代产品。目前共有1000多个品种,包括中成药、西药、中药注射药、保健品等。创新能力成为三九医药经济增长的最坚实基础。
  21世纪,全球医药市场充满竞争和挑战。未来的三九集团如何“谋篇”?赵新先归纳为“建四大网络,在三地上市”。所谓四大网络,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中药生产基地网络,现在这个网络包含了30多家企业,其中有些还是国内的单项产品冠军;二是建立全球医药销售网,首先在国内建立1万家三九连锁药店,推广“中药电子调配中心”,并向世界范围扩展;三是建立健康产业与网络产业相结合的三九健康网站,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中国最大的以健康为主题的网络,并通过中医远程诊断系统,让中国的中医成为全球的中医;四是建立中医药现代化的科研开发网络。三地上市,则是指在国内成功上市的基础上,争取5年内再分别在香港和美国上市。
  赵新先最喜欢蓝色和白色,蓝色是大海,白色是风帆。弄潮儿的梦想总是像大海一样充满气势:力争在5年内建成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植物药厂,10年内建成亚洲最大最优秀的制药集团,15年后跻身世界500强行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