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印度软件大国的崛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21
第7版(国际)
专栏:IT聚焦

  印度软件大国的崛起
  于海莲
  在竞争激烈的全球软件市场中,印度在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成就越来越引起世界的瞩目。据世界银行对各国软件出口能力的调查结果,印度软件的出口规模、质量和成本三项综合指数居世界首位。印度目前是世界上五大软件供应国之一,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大国,印度的软件产品已远销世界91个国家,美国则是印度软件产品的最大市场。竞争的优势使印度正在成为世界软件中心,世界许多著名的信息产业公司,如微软、英特尔、西门子、奥瑞克公司等都在印度建立了研发基地,单在班加罗尔就有250多家外国公司。在全球软件开发市场中,印度占据了16.7%的份额。比尔·盖茨曾断言:未来的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日本,也不是欧洲国家,而是印度。
  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软件出口大国,最关键的是印度政府的主导作用。国家的扶植,政策的倾斜,铸就了印度目前软件出口大国的地位。此外,把握国外市场的机会,并与本国发展战略相结合也十分重要。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历届印度政府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尤其是发展软件业置于优先地位,以期带动国家整体实力的提高。印度政府深谙:一个国家软件产业的兴衰成败,将决定她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格局,没有强大的软件产业和广泛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个国家将失去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资格。1984年,拉·甘地总理提出通过发展计算机软件“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目标,并制定了《计算机软件出口、开发和培训政策》。拉奥总理执政后,继续奉行大力发展计算机产业的方针,采取了许多实际措施支持和发展计算机业,特别是计算机软件的出口。1998年5月,印度人民党政府上台后,瓦杰帕伊总理明确提出“要把印度建成一个名符其实的信息技术超级大国”,并相继成立了以他本人为组长的“国家信息技术特别工作组”和信息技术部,制定了“印度信息技术行动计划”,在税收、贷款、投资等方面全方位采取措施,为信息技术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印度一半以上的邦政府纷纷响应,制定有关政策,力求促进本邦信息产业的发展。
  由于政府的倾力支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电子部软件发展局每年都有一笔专用款用于开拓国际市场。电子部还经常会同驻美软件企业联合会和美国电子协会,在硅谷和波士顿联合召开“印度软件会议”,在国内外举办各种软件出口方面的研讨会和展览会,就软件的市场潜力、数据库、价格分布结构等出口对策进行研究。1998年5月,印度政府组建了由政府、业界和学术界的杰出代表组成的国家信息技术和软件开发特别工作组,制定了《信息技术行动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在10年内使印度成为信息技术超级大国。该计划阐述了国家在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建设、软件开发和出口、硬件生产、电子商务、IT研究开发、人才培训和教育等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政府对软件实行零关税、零流通税和零服务税,海外投资和采购的一揽子协议,以及银行优惠贷款和风险投资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促进软件出口的措施。
  为鼓励软件出口,印度政府在税收上对软件产业予以扶植。政府允许出口商选择纳税方式,免除进出口软件的双重赋税,允许其保留出口收入的50%;凡软件产品全部出口的企业,免交所得税;外资控股可达75%—100%;允许进口计算机技术的企业资产限额从2亿卢比降至100万卢比;为提高计算机软件的质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政府还放宽了对计算机进口的限制,大幅度降低关税等。
  通过兴建软件技术园区吸引外资,也极大地带动了软件业的发展。印度政府制定了重点开发计算机软件的长远战略。从1987年起,印度电子部开始建设班加罗尔、布班内斯瓦尔和普那3个软件技术园区,政府给每个软件园投资5000万卢比,并建立了相关的配套设施。如今,班加罗尔不仅成为印度的软件之都,还是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被誉为世界十大硅谷之一。
  为进一步发展软件业,印度政府将软件技术园区由南向北推进,形成全国性的软件技术网络。印度先后建成17个软件园区,1300多家海内外公司在这些园区注册。印度政府为园区内的国内外软件企业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条件,包括免除园内企业5年所得税;进口计算机与相关硬件可全部免税;全部产品用于出口的软件商免征所得税等。
  印度政府的经济改革、优惠的产业政策、有效的管理、必要的财力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倾斜性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印度软件业的产业化和国际化步伐。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12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