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足球,2001的起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22
第8版(体育)
专栏:

  足球,2001的起步
  本报记者汪大昭
  1月中上旬,记者先后赴昆明海埂、广州番禺和深圳特区,采访了甲A足球队冬训、中美女足比赛和全国足球工作会议,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中国足球进入新世纪对加快发展的渴求。
  ●技不如人技不如前
  中国足球搞了几十年,实行职业化改革也有八九年了,百姓大众和社会各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和支持足球,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中国足球不满。意见最大的是什么?是中国足球水平太差,始终未能给他们带来欢乐。
  昆明郊外的海埂训练基地,年复一年地汇聚了中国足球甲级队,年复一年地进行着低水平的集训。外籍教练和外籍球员的加盟,并不能一下子改变中国教练的训练思路和球员的绿茵习性。中国足协放弃了以往的军事化管理和指令性训练计划,特别是取消了集训期间球员必须通过体能测试领取联赛上岗证的做法,冬训的质量和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教练的要求和球员自律。但是,从“要我练”到“我要练”,不是一步就能跨过的境界。
  去年亚洲杯赛上的交锋表明,中国足球虽然从职业联赛启动之时就强调体能训练,前几年甚至有过冬训期间每天跑1万米的死规定,可是体能水平与日本和伊朗等亚洲强队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折返跑和变线跑的能力都难以适应激烈对抗和战术变化的要求。而在海埂基地训练场边,记者听到球员抱怨最多的还是“没完没了的跑圈”。有球员说怪话:“请来的外籍体能教练,哪能不露一手?”
  在基本技术和战术套路练习中,多数球队完成的质量不高。球员技术粗糙,教练又都是表扬为主,以往球场上大嗓门的训斥声被越来越多的“对了”“好的”所取代。或许是今年各队新人多多的缘故,教学比赛的技术含量实在有限,有位教练员对记者说:“现在这种粗糙简单的比赛,甭说球迷不爱看,连我都不爱看。”
  遗憾的是,在中国足球技术水平不断下滑的时候,中国足协一直没有叫响大练技术的口号,也没有推出强化技术意识的举措。来海埂冬训的球员身体条件越来越好,技术功底越来越薄,不能不说是足球改革八年来的一大失误。中国足球再不自己肩承起重压,下大力气磨砺,何日才能赶超亚洲先进水平?
  ●老女足精神
  在广州番禺的英东体育场,一万多名观众现场观看了中美女足新世纪的头一次交锋。两队同样是在悉尼奥运会兵败后调整阵容,增补新人。就比赛的质量来说,明显不及以往的中美女足交战。中国队里有半数位置由小将出马,来自北京的中卫李洁、上海的前卫潘丽娜、大连的前锋韩端和几名广东球员都有良好表现。队长刘英、门将韩文霞、左翼赵利红、右翼王丽平和能前能后的白洁,将成为未来中国女足的中坚,引领新人征战。她们能否实现老大姐们夺取世界冠军的愿望,恐怕相当艰难。但是,美国队主教练海因里希点到了关键:“比赛中,只要中国女足拿到球,全场观众都会大声加油,这种声势给美国队球员造成很大压力。”
  为什么这里的观众那么爱看中国女足的比赛,场外还有票贩子在倒卖入场券?因为中国女足在场上的进取精神打动了观众。中国足协在海埂冬训时,曾组织甲A球员专题讨论如何向女足学习,但是流于形式。而中国女足主教练马元安认为美国队的精神面貌非常好,赛后特别称赞美国队打得有气势。
  几年前,当中国女排一路滑坡的时候,有人批评新女排的斗志不及老女排,没能发扬老女排的优良传统。如今,中国女足也有了新老之分,老女足成了一种旗帜和象征,被传媒和球迷当作评价女足新人的参照物。其实,在男足发展的历程中,同样有球技与作风俱佳而深得球迷喜爱的球星,可是男足浮躁的环境削弱了他们的影响。改革以来,足球界始终存在着风气不正的问题,刻苦训练、勇于进取的精神受到高收入的冲击,尽管踢球的人多了,优秀的后备人才却未见批量涌现。北京国安队主教练魏克兴说:“我和沈祥福进入北京队时,都才十七八岁。那时候,别说在成年队训练,连在少年业余体校训练后都会加练,一踢就是50个,甚至100个球,教练要求非常严格。”
  中国足协首次在冬训中大规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究竟有多大效果,不能光看黑板报等形式,还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有针对性的措施。“心出一日,三日可收;心出三日,无日可收。”牛、粗、散、软的现状已经严重损坏了中国足球的社会声誉。足球场上的成功者,绝不会是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的人。
  ●建立足球新秩序
  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在深圳召开,引来200多名记者采访。自从足球改革至今,人们一直保持着对这项例行会议的高度关注,并抱有很高的期望。可是,这一回却让记者们感到焦点模糊,就像此前传媒都说“今年海埂无新闻”一样,足球工作会议似乎也无多少新闻可“炒”。不过,深入其间,就会发现并非如此。
  会上,中国足协副主席阎世铎的工作报告和中国足协拟定的超级联赛参赛俱乐部标准,被会议代表提出种种质疑,据说有120多条意见。其中,像“标准”中关于俱乐部资产核定、从2002年起不准外籍教练员自带教练班子等,可以被认为用意明白而文件表述不清,但俱乐部场地、梯队建设、审计工作等硬性规定,让不少代表有突如其来之感。中国足球需要建立健康和良性发展的新秩序,这不仅是足协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绝大多数俱乐部负责人的共同呼声。大家有了共识,就是一种机遇,主管部门推出决策应当既有民主程序,又当机立断。
  还有一个多月新赛季就要开场,俱乐部是在赛制不明的情况下运作球员转会和引进外援的,又是在赛程和赛期不明的情况下安排冬训和热身比赛的。尽管中国足协主要负责人强调足球的透明度很高,会议达到了统一思想的预期目的,可是记者接触到的一些代表却表示,足协能不能充分信任足球圈内圈外的参与者及合作者,这才是能否成为“一家人”的关键。
  中国足球又到了敏感的外围赛年份。虽然中国足协避免将“一定要出线”之类的名次指标挂在嘴上,可正是国人对绿茵圆梦的热切期望,才构筑了足球改革的浓热氛围。本次会议将开展青少年和学校足球确定为发展战略,而不是每到冲击失利才想到要“从娃娃抓起”,若此,中国足球在希望与失望之间,方能认定方向,承受挫折,一步步接近成功的彼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