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任重道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23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任重道远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
编者按:在刚刚过去的2000年,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大事不断。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发表;11月1日,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展开;岁末,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这表明,面向新的世纪,我国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本报推出专版,回顾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分析面临的形势,呼唤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人口控制计划完成,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
·总体思路已明确,管理体制工作方法需改进
·婚育观念发生转变,“重男轻女”仍有市场
  人口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政府把人口问题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作为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过几十年艰苦努力,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累计少生3亿多人,缓解了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阶段。到2000年末,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2.8亿以内,总和生育率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人口控制计划圆满完成。1998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10‰以下。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我国已进入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二、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邓小平人口思想在实践中得到继承并不断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人口问题是我国的首要问题,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由于人口变动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而引发的人口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解决人口问题,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初步构建起适应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确立了指导下世纪前10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行动纲领;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阐明中国政府坚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立场和战略构想;为了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正在抓紧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四、不断发展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道路。在全面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践,形成了指导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即坚持计划生育工作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坚持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提高妇女地位、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家庭幸福等有机结合起来,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
  五、基层建设和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全国基本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三为主”。逐步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了遍及城乡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到2000年底,全国基本实现了“三为主”要求。
  六、人民群众作为计划生育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目前,孕产妇死亡率从1990年的94.7/10万下降到1998年的56.2/10万;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从1970年的20.8岁提高到1998年的23.57岁;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83%;平均家庭规模从1971年的4.84人减少到1998年的3.63人;1999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1岁。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时期。能否稳定低生育水平,事关全局,影响重大。“十五”期间,我国人口形势不容乐观,人口数量仍将以每年1000万人以上的规模增长,人口总体素质不高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转变,劳动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人口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尖锐。加之地区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生育观念还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全社会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服务质量以及干部队伍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步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