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送温暖湖南双联制度推动社会化湖北互助体系唱响四季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23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本期关注

送温暖
  湖南双联制度推动社会化
湖北互助体系唱响四季歌
本报记者潘跃
“县以上领导机关联系困难企业,机关干部联系困难职工”。
  1999年底以来,湖南省在实施送温暖工程中全面推行“双联”制度。整个三湘大地积极行动。截至目前,湖南省共有5097个机关投入“双联”活动,联系困难企业2836家,20万机关干部联系困难职工11万人。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给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送温暖”,多年来基本上是工会系统在“孤军作战”,而且大多限于节日送点钱粮,解燃眉之急。怎样将“送温暖”活动推向全社会,使之成为一种社会化的工程?
  株洲市开了一个好头。从1999年起,市委和市直机关95%的领导和80%的机关干部深入到了“双联”企业,送温暖,办实事。株洲市橡胶厂是个破产企业,市地税局与之“双联”后,与厂领导班子共同研究制定了脱困方案,将8000平方米闲置厂房与一家房地产公司合作开发成商贸、住宅区。第一期工程竣工后,该厂将每年增加收入56万元,并安排170名职工再就业。职工们感动地说,若没有领导机关来“双联”,这个项目难以实现。
  为让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彻底走出困境,开展“双联”活动的党政机关更注重“造血”,帮助企业职工探索发展新路子。永州市向企业提出改革发展建议192条,有125条被采纳,创经济效益约2600余万元。邵阳市在全市困难企业中选择28家特困企业进行重点帮扶,驻厂“双联”工作组帮助企业转机建制,并多方筹措资金启动生产,2000年前11个月,这些企业实现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0%,亏损同比下降50%。参与“双联”的党政机关还在收费减免、产品推销、欠款催收、协调关系等方面为企业办实事,使企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改善。
  再看湖北,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达46万人,家庭人均生活费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困难职工有37万余人。
  湖北省各级工会紧紧围绕国有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目标,致力建立以“帮困救助、互助互济、促进就业、互助合作”为主要内容的职工互助保障体系,经过两年的努力,送温暖工程呈现出从季节型向经常型、救济型向自救型、个体型向群体型、单一型向社会型转变的趋势。
  为年龄偏大的特困职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针对部分特困企业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老职工“事实上已下岗但进不了再就业服务中心、拿不到基本生活费”的问题,湖北省总工会向省委、省政府写出专题报告,向家庭人均生活费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500名下岗特困职工,按月发给240元基本生活费,直至其退休。
  为昔日的功臣再就业创造尽可能的条件。武汉市总工会发起“帮助下岗劳模再就业”活动,开通了“劳模就业热线电话”,召集了“劳模再就业牵线搭桥”座谈会,举办下岗劳模再就业专场洽谈会。
  为伤、病、残职工提供定期生活困难补助。1999年10月,湖北省总工会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情系特困职工社会救助行动”募捐活动,募集资金近1000万元,为省直特困企业2000名伤、病、残特困职工提供生活困难补助,每季度300元。
  对下岗特困职工、党员实施“联合帮扶计划”。一年来,湖北省总工会帮助武汉、黄石两市和省直两家企业的部分下岗职工选定帮扶项目,开展生产自救。两市、两企业已帮扶集体项目34项,安置下岗职工761人;帮扶个人项目79项,安置下岗职工156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