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世纪之歌:伟大精神的咏叹——二○○一年军民新春晚会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23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世纪之歌:伟大精神的咏叹
  ——二○○一年军民新春晚会观后
  西南
  世纪沧桑融入这悠扬的歌声里,百年拼搏渗透在这壮美的旋律中,与其说我们是在观赏一台文艺晚会,不如说我们是在听历史长河的惊涛拍岸,观时代大潮的风起云涌,憧憬春潮澎湃的锦绣未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2001年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打破了传统的“双拥晚会”模式,以世纪更替为轴心,拓宽了晚会的外延,丰富了表现的内涵,呈现出别开生面的新气象。这不愧是我军艺术家献给新世纪第一个春天的辉煌序曲,表达了三军将士对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的赞美和咏叹!
  浓缩时空立意高
  一台文艺晚会,要在舞台上表现百年风云,尤其在万家团圆的新春时节唱响世纪之歌,无疑是对策划者和导演的挑战。晚会的编导者没有简单地沿用那些脍炙人口的“老歌”,而是采取曲式调整、结构重组、更换配器、变奏旋律等方式,对带有鲜明时代烙印而观众又耳熟能详的作品在艺术上做细微求精的处理,留其核,取其魂,衬托华彩,突出特色,同时与新作品穿插起来,而这些新作品又讴歌了流金的岁月,跳动着难忘的音符,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让人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的音乐形象由此站立起来。但它不是哪一个具体节目,也不是某一个历史事件所能单独支撑和完成的,而是经过导演调动所有的艺术手段,使所有的作品都保持了有机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贯穿始终的主旋律,在新世纪的上空回响。这就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之路的风雨征程上所创造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果说正是因为这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了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那么,也是因为赞美、弘扬了这伟大精神,才使得《世纪之歌》这般高亢、豪放,如黄钟大吕,气冲霄汉。
  轻松活泼的导演风格
  历史是凝重的,晚会却要求轻松;“双拥”是深刻的,过年则要求娱乐。这是策划者和导演面临的另一个挑战。《世纪之歌》的可贵也正在于此。小品《种子》,看上去就像是不经意地撒在了舞台上,孤零零地长出来的一棵独苗苗。其实不然,十斤种子、一张欠账单,引出了一段有趣又发人深省的故事。我们党的干部还能不能继续保持战争年代那种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好作风?还能不能自觉做到廉政、勤政和优政?还能不能始终把老百姓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这是社会的关注点、时代的共鸣点和观众的动情点。编导以这“三点”作为一条主线,塑造出了一对年迈的庄稼户与一位老战士间的感人故事。特别是经过艺术家精心又细腻的表演,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融为一体,在幽默诙谐中升华了人们的情感,在闪烁的泪光中使人发出会心的微笑。又如排箫、乐队与杂技《向往》,把芭蕾艺术引入杂技表演,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打击乐《丰收的喜悦》则是以浓烈的乡土气息,营造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色彩装饰见匠心
  色彩的运用是《世纪之歌》的策划者、导演和设计师面临的又一个挑战。他们首先注意把晚会的色调与生活的色调统一起来,极力避免那种因为滥用颜色或过分华丽而造成的媚俗,确定金黄、银灰、大红、深蓝四个大色块作为晚会的色彩基调,通过有序的变幻拼接,与灯光、服装、道具相互辉映,成为舞台上流动的象征载体,烘托出凝重、庄严、热烈、现代的典型环境,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注意把舞美风格与时代风格统一起来,既讲究设计的个性,又避免唯美的倾向,较好地防止了喧宾夺主或游离于演出,始终围绕晚会内容的推进,突出表现时代特色,做到与《世纪之歌》的思想基调相吻合,既弥补了晚会没有舞蹈的单调,又保持了舞美设计与晚会整体风格的衔接与统一。更为引人瞩目的是,晚会第一次把富有生命的人体雕塑引入舞台艺术。从台口沿壁延伸到观众席两侧的六组由演员装扮而成的群体雕像,其造型设计新颖,具有金属质感,不仅有金戈铁马的象征意味,而且还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和凝重感,起到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奇妙效果,以巨大的艺术震撼力,表现出了人民军队在世纪的岁月烽火中百炼成钢,是一支永远听党指挥、永远不可战胜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