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母亲的坚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27
第4版(大地·作品)
专栏:

  母亲的坚强
  田应奎
  这些天,一首歌的旋律,总在心头盘绕: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您,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儿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催下……”
  我终于明白,是对母亲的深深思念,而丝丝揪心、绪绪缭绕。由此,我想到春节期间,普天之下多少身居他乡、飘泊在外的人同我一样,由于不能回家陪伴妈妈过年而倍思自己的母亲。我用自己思念的泪水,滴洒出如下的心语,以解远方的游子对已生白发的母亲,那种埋藏心底、深深至爱的春节怀想。
  母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为我们全家操劳了一辈子,但是,她对生活的承受能力令儿女们钦佩,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和打击都能挺住。九年前,我刚毕业留北京工作,有一天母亲忽然从老家陪着父亲来到单位,说父亲得了一种可怕的疾病。从那时起到父亲去世的三年当中,全家人被一种或飘或移的惊恐所笼罩,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分,那种焦虑与担心常常把我从梦中惊醒。而母亲还和以前一样,在我们姊妹面前,始终是一副默默无言的表情,坚定沉着,给人以力量。直到有一天我回到故乡,发现她以前满头黑发开始渐渐变白的时候,才猛然醒悟,母亲在默默地承受着比儿女们更大的精神剧痛!
  我对母亲的印象是与儿时家中的不幸相联系的。至今在我脑海中,能够回忆起的人生第一记忆,就是在我不足五周岁时1967年的一个深秋。记得当时是下午三点多钟,我正在一个小朋友家里玩耍,突然,从有线广播里传来了响亮的口号声,听到了我父亲的名字,我赶紧跑到离家很远的开大会的广场上,远远地看见母亲一手拉着我的二姐,一手抱着我的妹妹,站在人群中。广场的台子上有八九位被批斗的人,头上带着各种各样的大纸帽,胸前挂着各种牌子,弯腰九十度,排成一排。台上台下挤满了人,广播里喊着“打倒某某某”的口号。我的父亲脸色苍白,胸前挂着一个用铁丝吊起来的大牌子,被两个人背压起臂膀揪着。在开完批斗会、父亲被人拉上卡车的时候,我发现他的双腿已经不能走路,裤子上都是血迹。从那以后,父亲再也没有工作过。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但此情此景并未随着时光的久远而磨灭,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深处,怎么也挥之不去,就好像是上帝故意雕刻的胎记,让我永远地背负下去。那年,母亲二十八岁,父亲与我现在同岁。可以想象得到,在那个年代,这种家庭悲剧带给其子女的,必然是无法逃脱的灾难命运。我一直在想,如果当时没有母亲的坚强,作为长子的我是否能够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感谢上苍,不幸的家庭总有一位坚强的母亲,在撑起一片蓝天、撑起一片希望。
  母亲养育我们姊妹六个,从农村到矿山,都没有工作。在那个秋天随后的几年里,全家靠五十元生活费生活,其间给父亲、弟弟、奶奶治病还欠下了几千元的债,家庭生活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后来为了弥补生活,母亲上山开垦荒地,种些五谷杂粮,到矿上街道办的砖瓦厂和小煤窑打临工。有几年为了白天不耽误做家务,她专门上晚上的夜班,到小煤窑下井挖煤。母亲上班的情景,我只见过一次,但那是个终身难忘刻骨铭心的镜头。记得好像是在小学二年级暑假的一个下午,我和几个小伙伴到矿上的砖瓦厂附近玩耍,看到一些砖厂的工人正在从烧过的砖窑里往外背砖。夏日炎炎,赤地升烟,工人们除去一双鞋、一条短裤和脖子上的一条湿透的又黑又脏的毛巾,热得不能再穿其他什么衣服,颗颗汗滴顺着额头和脖子直掉在被晒得滚烫的土里。没有想到的是,我们看见一个穿着长衣长裤的人,背着一摞砖从令人窒息的砖窑中吃力地出来,到近处才发现,原来那是我的母亲……
  由于母亲的吃苦耐劳,作为一名临时工多次受到街道和矿上的表彰。有一年年终领回来的奖品,是一个水银镜、一个水杯和一块毛巾。而那个水银镜算是当时家中的珍品了,也是困境中家里最亮丽的东西,全家人都很珍惜,母亲把它挂在了我睡觉时刚好面对的墙上。水银镜约有四十厘米宽、六十厘米高,在镜面的上部是一幅风景画,冰封的悬崖上怒放着几朵红色的梅花,旁边题写着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好像是专门为坚强的母亲而填写的一样。我每天从入睡到早起,不知默默地背诵了多少遍,它一直陪伴着我走过了少年和青年这段令人难忘而心酸的人生岁月。可以说,这首令我终身难忘的咏梅词,对我人格的熏陶和以后的成长影响极大,它铸造了我所向往和崇尚的人格品像——“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说实在的,与母亲的那个身影相比,我时常为自己的患得患失、优柔寡断而恼火。母亲是个文盲,一天书都没有读过,而且在她出生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因难产而去世,她的父亲在1960年困难的时候饿死于她的故乡,但她与生俱来的面对苦难生活的那种坚韧那种坚强,面对困境与不幸的那种超然那种漠视,倒教会了我许多从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和人格品像。
  我从母亲的身上体会出,命运与坚强是可以转换的,坚强可以改变命运的安排,也可以减轻命运所带来的痛苦,命运会在坚强的不息抗争之中走向顺畅。记得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看到同学们陆续一批批光荣地加入红小兵,自己虽然在各方面表现优异,却因为家庭问题一次次落空。当时心中的焦急与忧虑,久久不能自拔,乃至于今,仍似切肤之痛难以忘怀。后来是从母亲对我不断取得出类拔萃的好成绩的微笑当中,看到了自己的作用和肩上的责任,看到了天空的阳光与努力的希望。每到过年寒假放假的时候,考试取得全班甚至全年级第一、拿着奖状回到家时,我总能发现母亲那灿灿的眼神和由衷的微笑,这种灿烂的笑容在平时几乎从未见到过。直到博士毕业,也没有听到过母亲一句对我学习好的夸奖,她回应我的,总是这默默的灿灿的由衷的笑容。
  也许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在母亲这般坚强而沉着的精神感召之下,一个朴素却坚韧的信念在我心中慢慢地生长:“不要管它,一切都将过去。”这种极其朴素而简单的自我安慰,这种总把希望寄托于未来的信念,代表着一个无助的少年对人生命运的祈祷,并伴随着他渐渐长大,渡过了大大小小的难关。后来,这种自我安慰凝结成为如下一句我最喜欢的人生格言:“一切终将过去,只有真情永存。”
  当然,对母亲这种坚强的追求,显然不是一件容易做得到的事,需要不断地磨练和强化。去年我和我的妻子就经历了一次这样的磨练。在妻子要做一个手术的早晨,虽然我们一直试图表现出足够的坚强和勇气,来面对可能出现的令人可怕的结果,但是,当离进手术室还有半小时的时候,我们打开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前一天晚上赶写的题为“做人要坚强”的信函时,还是禁不住感情的激荡,潸然流下了热泪。女儿的信是这样写的:
  “妈妈,明天您就要做手术了,我知道做手术这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我仍然希望您能够坚强地挺下去。记得有一次,老师问我们,面对挫折,应该怎么办,是退缩?还是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不可能没有经受过挫折,关键是应该怎样面对现实。挫折能使人进步,使人成熟。我希望您能够勇敢地面对这次手术,这是对您人生的考验。您应该不屈不挠,不要向困难低头!至于我嘛,您不用担心我,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而且,有爸爸和奶奶的照顾。再说,再过一个星期我们又该见面了。弹琴方面,我也会努力练习的。最后,我告诉您,胜利不会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朝胜利走去!!祝您手术成功,早日康复!!”信后,女儿又写道,“不知道您看完这封信,给您的鼓励大不大。”
  女儿这封富有哲理的信函感动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那一时刻,我豁然明白,早在三十多年前支撑母亲坚强不懈的精神力量,正是这种儿女们存在本身所带来的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感慨万端?!我们每个身为父母的人,看到自己的孩子正在健康茁壮地成长,还有什么不可克服和逾越的困难!可见,是孩子们的童真与烂漫,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努力表现这种母性的坚强。我们可以被不幸的命运逼迫得别无选择,但是,我们的孩子则会帮助我们去跨越这别无选择的命运,走向那母亲般的坚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