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澳美联盟走向何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01
第3版(国际)
专栏:述评

澳美联盟走向何处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李学江
  7月30日,澳美两国在堪培拉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部长级磋商”,虽说此次磋商是例行的,但澳为套牢同布什新政府的关系,便赋予了它以不同寻常的意义。
  双方磋商阵容堪称“重量级”:美方是国务卿鲍威尔、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加上太平洋地区总司令布莱尔上将;澳方则是外长唐纳、国防部长里斯和国防军总司令巴里将军。磋商重点是东亚地区的安全和推进澳美军事联盟。从联合公报上看,这次磋商取得的成果是:加强情报合作;大力提高两军的协同行动能力,特别是海军协同作战能力;更加注重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转让及后勤保障与支持等。
  在磋商后的记者招待会上透露的信息,一个是在美国完成战略评估后,可能会考虑在澳北部达尔文附近设立军事基地,一旦本地区发生危机,便于人员装备的转运和后勤支援。二是澳方提议建立一个包括美、澳、日、韩四国的安全磋商机制,得到了美方的赞同。美国务卿鲍威尔说,“既然我们有那么多的共同利益,寻找出一种方式作例行性探讨可能是个很聪明的办法”。鉴于这一举动可能会引起本地区其他国家的不安,澳外长唐纳竭力辩解说,这仅是个非正式的、论坛性质的对话,不拟成为类似北约的仿制品。但有评论指出,澳提出的所谓四国安全磋商机制,其矛头所指,用意何在,值得人们关注。
  最近半年来,布什新政府我行我素,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震荡。当澳大利亚跟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时,颇有些引人注目。在中美撞机事件和台湾问题上,当布什政府的唐突言行遭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批评时,霍华德总理却对美表示“理解和支持”。在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当美国“众叛亲离”之际,又是澳政府站出来表态支持,并宣称愿意将澳中部松树谷的卫星中继站纳入美国导弹防御的预警系统。当布什政府决定抛弃《京都议定书》后,澳也紧随其后表态说,如果美国不参加《京都议定书》,澳大利亚也将不予批准,且至今态度不改。前不久澳新造的柯林斯级潜艇需要更新战斗系统,向欧美招标。从技术水准和价格角度评估,德国厂家都要胜过美国,已胜券稳操。谁知后来德国厂家竟被澳政府否决,澳方抛出的理由是便于澳海军与美国海军保持战略协调,生意只能给美国公司。而事实上是美国军方施了压力。澳的出尔反尔让德国大为恼火。而欧洲舆论颇感不平:既然美国的东西都是宝贝,那欧洲公司今后再也没必要来澳竞标了。
  半年来澳大利亚政府的做法也招致舆论和有识之士的批评。前工党政府总理霍克表示,澳不应成为美国的“代理人”,不能充当美国在本地区的“治安副官”。前工党总理基廷发表演说指出,澳不能以脊背对着自己所在的地区,不应置身于亚洲之外,靠拉拢美国来保证自己的安全,而应在本地区内寻求安全。连霍华德总理自己的前辈、联盟党前总理弗雷泽都撰文指出,在冷战后时代,再强化澳新美联盟是时空错位。他还警告说,澳可不要成为“一个没有信誉的超级大国的一个没有信誉的盟国”。而新西兰早已多年不参加这个联盟的磋商了。(本报堪培拉7月3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