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沁源全县紧张秋耕 争取立冬全部垡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11-07
第2版()
专栏:

沁源全县紧张秋耕
争取立冬全部垡完
【本报太岳四日电】沁源秋垡运动经过深入宣传动员组织领导后轰轰烈烈。全县三十三万亩秋田已垡过十一万亩。确计在立冬前可全部垡完。该县在立秋以来即提出“割一块犁一块”的口号,但由于群众有先割完后犁地的习惯,产生了各种拖延与不愿秋垡的思想,例如“刮风磨秋不磨地,来年再垡也可以”,“这几年不秋垡也能打粮食”,“腾不了地展不开犁,收的差不多了再犁也不迟”;即在干部中亦有“人只有两只手,还能顾得来”的怕多事情绪。发现这些问题后,各区便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口号,进行深入的普遍的宣传动员,一区提出“秋天划破皮胜过来年犁几犁”,二区提出“过了闰月年走马就种田”,其他区都提出“一年庄稼两年闹”等宣传口号,从基点到自然村都做了动员,反复说明秋垡的重要性及来年春耕要防天旱的危险,继即深入发现与解决群众的多种困难,以及组织领导,一区干部先在王家园召集互助组长与老农民讨论组织秋垡,了解了犁地人畜力的困难,便提出“生产敬老”、“冬闲拉炭、秋忙垡地”等办法,安排好时间,又具体分工,半劳力收割,全劳力担,老汉犁地,以互助分队组成牛犋小组,随收随犁,所以全区从十月十五日到二十日五天内,三百犋牛就垡地三千五百余亩。其他二区之琵琶园,四区之姚壁,三区之韩洪等村,亦依据不同的劳动进行秋收秋垡大变工,各选出秋垡股长,统一计划统一行动、提出“先垡麻地后垡谷地,玉茭茬地在后面”,“先垡阴背后垡阳坡地”,姚壁村更明确分工,收的慢互助组长负责,犁不好秋垡组长负责。另外在等价交换方面各区都有新的创造,适当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琵琶园是按牛分等、按等顶工,公牛为甲等,每一牛工顶三个人工,母牛为乙等,每一牛工顶二个半人工,不管草料,给贫雇犁地按减价优待;王云村是牛分三等顶工一样,一牛工顶一人工,头等牛赚草二十斤、料五升,二等牛草十五斤、料四升,三等牛草十三斤料三升;王家园、王头村则是按亩计工;龙泉村是按犁计工,步犁(木头犁)一亩顶工两个,尖犁(铁犁)二亩半顶两个工;姚壁是按辕顶工,双辕牛顶两个半人工,双辕牛顶三个半人工。龙泉村并订出纺花三斤换犁地工五个。在秋垡中特别值得指出的,即是组织了联村检查团,展开群众性的检查运动,大大推动了秋垡工作。一区是由三村或五村自由结成互相检查团,定期检查,霍登经过检查后,全基点三百六十犋牲口全部上地,王家园在犁地时给老汉吃好饭,帮助扛犁,选举模范,即时表扬,克服了轻视老年人的现象,鼓舞了老汉劲头,犁地犁的又多又细又深。
【本报太岳五日电】沁县四区热烈展开领导秋垡地立功,五天内垡地一万零三十亩,自十月二十三日全区村干部会上号召领导秋垡立功后,各村领导即重视这一工作。已收割完的仁胜、王堡、开村等八村自动转入秋垡,没有打完的村子亦分配妇女、儿童打场,男人犁地。现全区从二十三日到二十七日五天内六百犋牲口已垡地一万零三十亩,现秋垡立功运动正蓬勃开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