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独具魅力的《毛泽东与斯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20
第11版(周末文艺)
专栏:纪念建党80周年

独具魅力的《毛泽东与斯诺》
苗得雨
  《毛泽东与斯诺》以1936年至1972年毛泽东与斯诺长达36载的真挚友谊为主题,在展现两位伟人思想沟通、交流的绵绵情谊之中,展现了东西方文化在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战争和东西方尖锐对立的冷战期间如何相遇、相撞、相通、相融,同时也折射了新中国外交萌芽、发展和壮大,以及中美从敌对到友好、从互不往来到关系解冻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历程。
  美国电影史家理希克尔曾说过:“令人振奋的主题,远比明星和类型本身重要”。《毛泽东与斯诺》的创作者正是看中了这部影片不凡的主题,倾洒满腔热血来谱写这一曲不凡的壮歌,使伟大的主题产生了巨大的力量。
  《毛泽东与斯诺》是一部独具艺术特色的佳作。影片采用以现实框架与历史回顾交织进行的“平行线”手法。一条主线辉映两个伟人之间友谊开始、发展和高潮的过程,一条辅线写照斯诺晚年生活,使观众在两个时期的对比中不断感受到心灵的撞击,不由得为情所动。影片有来自8个国家的演员加盟,美国小伙子加德纳和加拿大退休外交官庞顺分别出演青、老年斯诺。斯诺夫人等角色分别由加拿大驻华使馆参赞、英国留学生、叙利亚电子工程师、巴勒斯坦的阿拉伯语翻译、法国的电影硕士研究生、明尼苏达大学生、西班牙驻华使馆商务参赞等饰演。来自8个国度的朋友共同谱写了一曲国际友人共同演绎伟人故事的壮歌。影片突破描写伟人的程式,注重于细微处折射伟人内心的变化。影片中毛主席为农民减轻交粮负担、飞马探望红军伤员、红军某干部枪杀无辜妇女被处死刑等小故事、小插曲,于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中展现了伟人的友情、亲情、夫妻情、同志情。因此影片既展现了气势磅礴的历史场面,如片中黄河长江太行山和黄土高坡的巨幅画卷,又有主席赠斯诺四个银元、斯诺临终前注视着主席戴过的红军八角帽等精到的细节,使人物的形象和思想内涵清晰地映在观众脑海中。
  《毛泽东与斯诺》是中国现代外交史和中美关系史的高度浓缩。影片实际还有第三条线,即新中国外交和中美关系的“暗”线。斯诺的到来为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打开了对外宣传、对外交往的一扇窗户,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中国成立至1960年,斯诺多次欲赴华采访受到美当局重重阻隔,正映射了冷战时期太平洋两岸的世界两个大国互相敌视,阻塞往来的“冰封期”。而当斯诺晚年在瑞士接到请他作为尼克松总统访华特约记者的邀请信时,中美关系已现出冰雪消融的转机。影片最后,几行欢快的字幕告诉人们:1979年中美这两个长期相互敌视的伟大国家终于实现了建交。此时此刻,毕生致力于中美友好,把中美建交作为人生最大期盼的斯诺先生却溘然与世长辞,留下了多少遗憾、多少无奈,也引发了观众对中国外交和中美关系的不尽思考……(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