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钱学森的激动与不激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03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钱学森的激动与不激动
毛书征
  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后,面对殊荣,却实实在在地说自己并不激动。
  钱老的不激动,使我们想起了居里夫人把象征着极高荣誉的金质奖章交给小女儿当玩具的故事;想起了德国化学家罗伯特·本生对奖章的态度:“这些东西对于我的价值,全部在于它们能使我的母亲高兴,可惜她已经去世了。”科学家的心是相通的。他们在荣誉面前表现的是那样平淡。而钱老的不激动,则另有缘由。面对荣誉,他首先想到,如果没有新中国,恐怕他今天还流落在异乡他邦;如果不是周恩来总理在“十年动乱”中费尽心力保护,不知道他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难;如果没有党的几代领导人和同志们对他工作、生活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恐怕他也很难取得这样的成就。用钱老自己的话说:“刚才诸位领导讲我钱学森如何如何,那都是千千万万人的劳动成果呵,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钱老这番话,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宽广胸怀,表现了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对个人与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群众的关系的科学态度。
  钱老并不是缺少激情的人,也决不是在任何事情上都不激动的人。他说一生有过三次激动。第一次是当世界著名科学家、他的导师冯·卡门说钱学森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自己时,他激动了,因为他为中国人争了气。第二次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心情非常激动,以至夜不能寐。第三次是一九八九年,得知中央组织部把焦裕禄、王进喜以及他本人作为新中国成立四十年来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时,他的心情激动极了。
  钱老早年在美国学习的目的,就是想把先进科学技术学到手,回来报效祖国。新中国成立不久,他舍弃了外国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对祖国的无限深情。当时他面对国外的一些误解和疑问,公开赞扬“共产党人是人类最崇高的人”。
  他积极要求加入党的行列,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社会活动,无论在何种政治风浪中,总是坚持党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样,坚持廉洁奉公的节操不改变。他矢志追求的是中华腾飞、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他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对人民事业的高度热忱,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许多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
  事物的辩证法就是这样:钱老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他从不考虑个人的功名,他才在科研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了当代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党和人民给了他极高的荣誉。而那些将目光盯在自己功名上的人,往往得到的却是相反的结果。
  钱老的激动和不激动,展现的是同一颗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赤子之心。有志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朋友们,都应当向钱老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