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结构调整因“市”制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06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结构调整因“市”制宜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原司长闵耀良
  农业结构调整是个渐进的过程。农产品优质化是个相对的动态概念,今天的优质产品明天可能被更好的产品所替代。一种优质农产品种的人多了,照样会卖不动。因此,结构调整一定要因“市”制宜,让农民自主决策,不能包办代替和搞强迫命令。
  近两年一些地区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着实使一些农民产生了“如今的田到底该怎么种”的困惑。眼下农民犯愁的主要不是能不能生产出产品来,而是担心生产出来后能不能卖出去、卖个好价钱。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是我国农业由过去主要受生产能力约束转变为市场需求约束的背景下,实现增产增收的一个关键环节。
  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解决卖难,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一,把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与因“市”制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恰当结合起来,把农产品的品种调好、品质调优,这是解决农产品销路的根本前提。特别应当看到,农业结构调整是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农产品优质化是个相对的动态概念,今天的优质产品明天可能被更好的产品所替代。而且一种优质农产品种的人多了,照样会卖不动。再则,农民由习惯种计划田到种市场田,从观念转变、技术适应能力到整体素质的提高,也需要有个过程。因此,政府的职责是给予引导、扶持和服务,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其二,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培育市场主体和中介组织,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基础上加强市场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其三,健全农业信息体系和质量标准与监测体系。这些都是促使农业从传统的计划轨道向市场运作转变的基础工作。
  据笔者调查,一些地区立足当前,大体采取以下几种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在播种之前,掌握这类产品的主要用户或销售渠道,为农民牵线搭桥,让农民与农产品加工企业、运销商组织等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购销协议。
  第二,在集中收获之前的半个月、20天左右,组织一些人员到有关地区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实地考察,掌握同类产品的销售去向和价格走势,并疏通销售渠道。
  第三,收获季节,充分运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及时、准确地收集、传播当日各地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与行情信息,适时引导产品流向。
  第四,开辟运销鲜活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在交通和道路收费上给予优惠,清除一切非法关卡和扰乱市场的这霸那霸,给客商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易经营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