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生命筑起的路标——记为抢救旅客和战友英勇牺牲的优秀民警、共产党员沈克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07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生命筑起的路标
  ——记为抢救旅客和战友英勇牺牲的优秀民警、共产党员沈克诚
于小明俞康乐
  浙江省安吉县公安局优秀民警、共产党员沈克诚,在处置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时,面对一辆突然失控冲向旅客和战友的卡车,置自己生死于度外,勇救旅客和战友,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和人民警察的英雄壮歌,用生命筑起了一座永恒的路标。
  2001年7月13日晚,已连续出差10多天的沈克诚轮到休息。吃完晚饭,他又来到办公室,加班加点工作。当晚10时20分,当人们还沉浸在申奥成功的巨大喜悦之中时,大队报警电话骤然响起:地势险要的04省道幽岭隧道安吉端出口处,一辆湖北大客车因大雨路滑,行驶中失控,冲入路边10多米深的山沟,23名乘客和司机受伤。
  担任交巡警大队副大队长、负责事故处理的沈克诚闻讯,立即带领值班民警出发。当晚总值班、大队教导员刘华劝阻说:“今天你休息,别去了,还是我去。”“不不,教导员,我是分管处理事故的,你在家组织力量,我上去。”话音刚落,沈克诚已发动车子,飞驰出门,冒着大雨率先赶到事故现场。
  到现场后,沈克诚立即组织民警抢救客车伤员,将重伤员一一扶上警车送往医院抢救,并组织警力下谷底搜索,在另一端派出警戒民警。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突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一辆从杭州开往安吉的货车,在穿越隧道时突然失控,像脱缰的野马,飞速向隧道口十多位伤员和民警结集的一侧冲来,背对隧道口的旅客和民警丝毫没有察觉。沈克诚抬头猛然发现险情时,货车距人群只有三四十米远了。
  “快躲开!”沈克诚一声大喊,同时一把推开身边的青年民警沈俊,又猛地推开前面的湖北旅客杨长江。正是沈克诚的一喊一推,为旅客和战友赢得了宝贵的三四秒时间。旅客躲开了,民警王卫红、陈海强躲开了,民警沈俊脱险了,……可沈克诚却被失控的汽车撞倒在血泊中,永远闭上了双眼。
  瞬间的光芒,是英雄人生轨迹的必然。沈克诚舍己救人,绝不是偶然的。
  1978年12月,高中毕业后,沈克诚参军入伍,到山西铁道兵某部服役,4年中曾先后7次受到部队嘉奖。沈克诚退伍后招干进入安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12年,先后6次受到嘉奖,2次被评为安吉县优秀民警。
  沈克诚常说:“我们警察手中是有点权力,但要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他平时为人谦和,别人有困难他总是尽力帮忙。可谁要在执法上找到他“走后门”,那绝对没门。
  沈克诚有位战友叫应洪法,18岁那年两人同时参军,感情就像亲兄弟。一次,应洪法开车违章,被扣了车。他知道沈克诚的脾气,不敢当面向他说情,便拉了沈克诚的妻子徐冬梅,让她帮助说情减轻处罚。平时很少发火的沈克诚,没听妻子说完就火了:“已经违章了,你怎么还帮他说情!”他走出办公室,把处罚单和驾驶证从楼上扔下去,虎着脸对楼下的战友说:“你违章了就自己去交罚款,不要来找我!”
  沈克诚的家庭经济困难。他的老家安吉县鄣吴镇景坞村是个贫困村,沈克诚经常从工资中抽出一部分钱,接济乡下的父母和兄弟。他的妻子徐冬梅几年前就下岗了,孩子正在读书。全家靠他一人的工资,经济状况可想而知。当然,以沈克诚所处的位置,要托人给妻子找个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可他始终没有答应妻子的请求。沈克诚平时十分节俭,工资奖金全部交给妻子,从不乱花一分钱。除了警服,他每个季节只有一套出门衣服。衣柜中最好的一套衣服,是他托人到义乌小商品市场买的一套百来元的西服。他牺牲那一天,战友整理遗物时,从沈克诚身上竟找不到一分钱的零用钱。
  “心系群众,鞠躬尽瘁,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这是沈克诚在一篇学习体会中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用自己的行动,忠实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用生命筑起的路标,将永远耸立在人们心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