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多说句话又何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10
第10版(健康时空)
专栏:医患关系大家谈⑻

多说句话又何妨
  编者按:许多患者就诊中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不少医生对患者“惜话如金”。患者找上门来,生病的心理负担本来就挺大,见到医生总想一问为快,不想碰上一个虎着脸、对病人爱理不理的医生,病人那个堵得慌就别提了。医生再耍点态度,心里那个怨恨与不满自然就大了。其实,医生也不容易,一早出门诊,有时连上厕所的工夫都没有,不可能对患者讲得太多。但这不能成为“惜话如金”的理由。本期“医患关系大家谈”刊出这个话题的3篇文章。
  ①
  笔者突然耳鸣,到当地一家有名的专科医院诊治。等轮到我时,医生只简单询问了一下病情,然后“老练”地查看了几下,便吩咐去做电测听。待跑上跑下拿来测试曲线图,医生只是说了句“神经性耳鸣”,便开出了一大串药方。正当我鼓足勇气,开口想请教什么是神经性耳鸣,何时才能康复时,医生已下了命令,“两周后再来测”,随即叫了下一位患者。
  走出医院,我心里不是滋味,尤其对那位医生的简单做法很有微词。而这种情形很是普遍。患者到医院就诊,医生主要任务是查病因,开处方。然而,随着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不少患者到医院已不仅仅为诊病,他们更想了解一些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医生从接触患者到患者离开,实际上是一个集咨询、诊病、开方、保健、释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行为。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委办公室周汉兵
  ②
  今年春节,三哥和他的儿子从几百公里外的农村来省城,三哥想在大医院好好地看一下病。当我们来到了某人民医院,坐诊医生没等三哥把病情说完,就匆匆给他开了两张检查单子:胃镜和B超。医生说:“先检查,报告单出来了再说。”拿着检查单子我们在医院内四处寻找,好不容易找到了胃镜室,我们将两张检查单子同时递给了医生,他退回了B超单子,医生叫三哥服下药后做胃镜。接着,我们又找到了B超室,我们告诉B超室医生,病人刚喝下做胃镜的药。医生说:“现在B超可以做,但看不清楚,过两天来做B超。”后来我们得知,两张检查单本来可以当天上午做完,只是先后次序弄错了,应是先做B超再做胃镜就对了,可坐诊医生又不告诉我们,这就整整耽误了两天时间。坐诊医生少说了一句,就给病人带来了不应有的麻烦和增加了开支。三哥愤愤地对我说:“城市人比农村人坏啊!”
  无奈之下,我们在旅馆里住了下来,三哥不识字,加上心急火燎,又为多花住宿费和饭钱而心痛得不得了,躺在床上常常发呆。毋庸讳言,现在,许多农民仍是小病扛,中病熬,大病才往医院里抬。因此,医生要多些爱心呵护病人,特别是农村来的病人。写到这里,笔者恳请医生多说一句话。三哥这次看病,如果坐诊医生能提醒一下,或者胃镜医生告诉我们一声,就不会出现等两天的事了。向病人解释交待清楚,方便病人,这既是医生厚待病人的善举,同时对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医院的长久发展有好处。
  四川成都桂花巷34号蔡兴国
  ③
  前几天我不慎将脚扭伤,急忙去医院拍片,我有个亲戚在这家医院工作,当时正出差。在拍片过程中,我忙问医生啥时出结果,医生冷冷地说:等着吧!等了半个多小时,我去问结果,医生还是冷面孔:等会儿!又过40分钟,我脸上堆着笑又去找医生,医生把X光片递给我:没事!我急切地问没事这脚咋这么疼啊?医生还是冷冷地说:回家好好养着!我问用不用吃些药,还用不用复查等一大堆问题时,医生板着脸看看我,一句话也没说。事隔几天我去医院找出差回来的亲戚,偏巧那天拍片的医生在场,他知道我们这层关系后,很仔细地摸着我的脚,然后说:骨头没事,现在是骨膜发炎,回家抹点红花油,几天就会好的。同是这个医生,和前几天判若两人。
  现在大多数医院都把为患者服务当成头等大事来抓,通过自己亲身到几家医院就诊,突出的感受就是,医护人员惜话如金,懒得和患者多说一句话。有时患者对自己病情的成因及后果等问题急于了解,医护人员却爱答不理,患者只能糊里糊涂就医,有时还加重心理负担。
  医护人员之所以懒得和患者多说话,可能是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过多,病历过多,对某种病理及诊治了如指掌,无需和患者作过多的解释,而患者则认为医护人员高傲、蛮横,时间一长,医患之间便产生了障碍。改善医患关系,还是让医护人员学会让自己的话多起来。
河北滦南县胡各庄粮站冯立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