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多味斋里的多味人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16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多味斋里的多味人生
袁鹰
  “多味斋”在人民日报上开始挂牌问世时,坦率地说,并未引起我这个老副刊编辑过多的注意。编副刊的人有如厨子(夏衍语),时时想到顾客的口味,推出些新鲜品种,本是常事。我料想“多味斋”的主持人当时不一定想到什么“弘扬饮食文化”这类时髦的大题目,“××文化”的招牌如今已经泛滥得惹人厌烦。他也许只求编发一些与饮食有关的故事,让读者看了有点兴趣,有点味道。我读了若干篇以后,果然渐渐品出些别具一格的风味来。
  前前后后发表了一百多篇,现在回头看看,“多味斋”是什么呢?
  它是大拼盘,是什锦砂锅,是羊杂碎汤,是擂茶,是腊八粥。它是农村办红白喜事的十大碗,是旧京官宦筵宴的满汉全席。它是北京的厂甸,上海的城隍庙,蒙古草原的“那达慕”,是城乡大大小小的庙会、集市、小吃街。从讲究点的虾丸鸡皮汤、一品锅、去壳蜗牛、扬州干丝、红酒糟肉到家庭常见的黄米糕、南瓜粥、缸炉烧饼、揪片汤直到豆花、野菜,无一不散发诱人的乡土风情。
  然而,“多味斋”里,不仅仅是天南地北的饮食菜肴、地方名点,虽然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叫人忍不住食指大动,馋涎欲滴,却还不是主要的价值所在。它给你更多的是多种多样的生活情趣,饱含着酸甜苦辣咸涩辛百种滋味的故事。还有浓浓淡淡的亲情友情乡情各类情结,如酒,如蜜,如泪,如诗,如画,如梦,让你会心一笑,让你衷心怦然,让你遐思绵绵,也许还会联想起自己的一段年华,一件往事,一些故人。
  比如郁风大姊那篇《我的“法国牛肉”》,开始时也许让你津津有味地看她怎么选肉备料,怎么油煎水煮,读着读着,你就不觉收敛起笑容,跟着她进入北京半步桥监狱,遇到那位半个世纪前的廖家姐姐,“无悔地微笑着在这里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这么一个风雨年月里平凡的人物,一件平凡的小事,也许会伴着“法国牛肉”让你永远记住。
  人人都有自己的多味的人生,都有难以抹去、难以淡忘的滋味。龚自珍的“青灯有味似儿时”是一种滋味。陆游的“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是一种滋味。辛弃疾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又是一种滋味……
  那么,岂不是人人家里、心里都有一个“多味斋”吗?多味斋里的人生滋味,是品不足、说不完、写不尽的。读这本书,一卷在手,虽不是长篇巨著,却如同好友相对,一壶清茶,三杯小酒,几颗花生米,一碟熏青豆,细细咀嚼,娓娓倾读,不觉夜深人静,灯火阑珊,岂不快哉!(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