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大运会向我们走来——大运前奏曲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17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运会向我们走来——大运前奏曲之一
本报记者薛原郑红深
  开篇的话
  踏着青春的脚步,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正向我们走来。还有5天,大运会就将在三千年古都展露她的姿容。北京翘首以盼,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健儿;世界翘首以盼,要看看实现了申奥梦想的北京,会搭就一座怎样的大运舞台。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大运前奏曲》系列报道,在等待大幕开启那激动人心时刻的日子里,让我们先拨响大运会的一组乐章。
  8月15日,北京知春路。拔地而起的大运会运动员村,居民们正饶有兴趣地打量着一队驶入村中的车辆,车中坐着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当他在两年内第四度踏上这片土地时,已经由最初的担心变为如今的春风满面。1999年,基里安第一次来到大运村工地,望着脚下刚挖出的大坑,他还不无担心地开了一个玩笑:“下次来我是否应该带上把铁锹?”而2001年8月15日清晨,当基里安和北京市市长刘淇等人共同为大运村剪彩时,环顾洁净的街道、漂亮的高楼,绿草如茵,鸟声婉转,电脑里的三维蓝图化为眼前的实景。新世纪的第一届大运会,已经在北京人的手中操办得妥妥帖帖,恭迎四海宾朋了。
  申奥成功的喜悦,还在心底回味;北京郑重的承诺,已向世界宣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一份实实在在的“初试”答卷摆在了世人面前。虽说是第一次举办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北京已经将目标锁定为“最好”。从首都机场高速路西驰,成行绿树与大运会彩旗夹道而立,沿着“新闻中心”与“运动员村”的中英文路牌拐上四环路,“大运会优先道”标识清清楚楚,10分钟后,便可抵达目的地。
  8月15日最早入住运动员村的是美国代表团部分人员,团部主任梅彦圣曾3次参加世界大运会、7次参与奥运会美国团的组织工作。他对大运村啧啧称赞:“中国的大运村很棒,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一个,我们的运动员在这里会度过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为大运会专门修建运动员村,这在大运史上也是第一次。
  8月11日,最早来新闻中心报到的两位外国记者是韩国大邱广播公司的崔相辅和朴熙。他们一出现在驻地酒店,就接过了一束欢迎的鲜花。作为下届大运会主办地,大邱市的记者首先感受到了北京的热情与细致。
  从机场到驻地,无论在新闻中心还是运动员村,身着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的彩虹志愿者随时会出现在每个需要帮助的人的身边。7种不同的颜色,承担着7类不同的志愿服务项目,微笑与问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自从组委会向社会发布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后,报名电话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热线”。其中,小语种志愿者报名雀跃,近700人,让组委会又惊又喜,惊的是像豪萨语、马扎尔语、印地语、斯瓦西里语等冷门语种,在北京也颇多精通者;喜的是人们对大运会如此热心,“众人拾柴火焰高”,准备工作进展得自然顺利。
  为大运会新建的场馆,分布在北京多所高校。造型别具一格的清华大学跳水馆和综合馆,已经成为清华园中的新景观。游泳馆主体建筑为钢网架大跨度铝镁合金屋面,配以双曲面玻璃幕墙。铝屋面板44米跨上一块板,连接形式为咬接,不加一颗铆钉。这是专门为解决华北地区昼夜温差大,屋顶容易渗水的问题而设计的。而双曲面玻璃幕墙的采用在北京还是第一例。这个游泳馆的规模和质量,在亚洲也属一流水平,大运会结束后将向学生乃至社会开放。清华学子们,除了要为大运会呐喊助威外,自己也是跃跃欲试。
  现实中的大运会,已是万事俱备;网络中的大运会,更别有一番天地。“科技奥运”是北京申奥三大理念之一,高科技的手段,首先构架起了“数字大运”。担任1990年亚运会技术部部长的戴维镛,如今又是大运会技术部负责人。他介绍说,当年亚运会,运动员成绩可以在比赛结束15分钟后公布;现在,运动员成绩经裁判认定,到登录大运会网站发布,只需10秒钟。从运动员入住大运村、注册,到比赛时成绩采集、处理、打印、公告等全过程,无一不渗透着信息时代技术的成果。
  无线上网,宽带技术……这些最新的术语落实为方便快捷高效的工作方式。在主新闻中心,二十几台触摸式电脑一溜排开,结构化布线和宽带多媒体通信保证数据、音频、视频信号畅通无阻。如果说,工作条件的改善还只是让记者“受惠”,那么,登录大运会票务网站,在网上订购你想观看的比赛门票,只不过是敲击几下键盘的工夫。数字大运,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8月的北京,已展开她热情的双臂;新世纪的大运会,正向我们快步走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