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经济转型带来迷茫全球化冲击扑面而来西方国家口惠而实不至欧亚主义思潮再度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17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经济转型带来迷茫全球化冲击扑面而来西方国家口惠而实不至
欧亚主义思潮再度兴起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孙勇军
  俄罗斯普通百姓普遍希望全球化能带给俄罗斯摆脱经济困难的机遇,渴望着西方资金的“输血”,将西方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这片广袤的国土,促进俄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然而,俄罗斯民族的高傲血统排斥西方的“嗟来之食”,西方国家“口惠而实不至”的傲慢态度又让俄罗斯感到失望。苏联解体后社会转型带来的迷惘,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促成了俄罗斯欧亚主义思潮的再度兴起。
  欧亚主义的提法源于19世纪20年代。在纷繁多彩的俄罗斯社会思潮中,欧亚主义以一种介于“西方派”和“斯拉夫派”之间的面貌出现。欧亚主义者认为,“俄罗斯既非欧洲国家,也非亚洲国家,而是处于欧亚之间,是连接欧亚文明的桥梁”。他们主张世界文明的多极性,认为俄罗斯可以利用横跨欧亚大陆的历史和地理空间,吸收世界各民族文明中的积极因素,创造出“欧亚文明”,进而成为世界文明中的一极。
  针对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三大支柱———东正教、专制和民族性———的提法,新欧亚主义提出“精神主义、人民政权和大国思想”新的三位一体。欧亚主义思潮宣传“社会秩序和社会公正”,强调国家的作用,认为只有强大国家才能使俄罗斯社会摆脱危机,在新的国际政治格局中保持有利地位。新欧亚主义者对俄罗斯过去几年的改革持否定态度,认为“私有化是对国有财产的野蛮分割,满足了一小撮人的胃口和需要”,强调改革要避免导致社会衰退,要维护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在当今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对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的涌入,欧亚主义者十分警觉。在社会生活方面,欧亚主义对道德和社会治安问题给予了更多关注。一方面,欧亚主义反对将俄罗斯的“斯拉夫性”特殊化;另一方面,他们更反对照搬西方的一切。
  俄罗斯有专家认为,全球化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动力源泉来自各种跨国公司、发达国家的政府及持新自由主义立场的意识形态精英,缺少充分的民众基础与广泛的社会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化被视为西方将自身意识形态世界化的大好机会,一些人甚至将全球化等同于美国化。因此,抵制全球化的行动与反全球化者抵制美国世界霸权的情绪密不可分。另外,全球化在社会方面引起的问题更多。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国间以及各国国内贫富的鸿沟越来越深,社会阶层分化越发明显。同时,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往往把污染程度较高的经济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劳工权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与全球生态恶化的进程几乎同步,部分环境保护主义者强烈反对全球化的态度不言而喻。
  9日在美国驻莫斯科使馆门前的抗议活动印证了专家的上述预言。为纪念美国在日本长畸投下原子弹56周年,俄罗斯“绿色和平”组织的数十名成员来到美国驻俄使馆门前,举行非暴力抗议活动。他们在使馆门前打出横幅,上面用俄语和英语两种文字写出“停止星球大战”字样。抗议者还摆出了导弹模型和漏洞百出的“核保护伞”,“导弹”上面写有“单程车票”字样,喻意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只会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
  目前,绝大多数俄罗斯人还对1998年的金融危机谈虎色变。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危机造成俄银行系统全面瘫痪,使经历了长期衰退的经济又遭受了灾难性的浩劫,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相当多的普通百姓一夜之间一贫如洗。尽管俄政府力主尽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仍有专家对此持保留态度,认为这一进程尚任重而道远。另外,近年来俄罗斯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使人们疲于应付日常生活,多次发生在俄各地的国际恐怖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人们的视线。由此看来,俄罗斯近期不会发生大规模反全球化骚乱事件,俄对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还在观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