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让文艺理论批评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18
第6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论天地

让文艺理论批评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仲言
  8月3日至8月7日,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戴河创作之家召开。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就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批评等问题交流信息、交换看法。会议开得坦诚而热烈,既有不同意见的切磋砥砺,也在许多问题上取得了不少共识。
  一、欣慰与忧患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近一个时期以来,文艺理论和批评都有不少新的拓展。人们的视野更开阔了,出现了若干新的学科和交叉学科;理论批评的新人不断涌现;理论批评联系创作实际,针对性有所加强;出现了一些有深度和力度的理论专著和理论文章。这些让大家感到欣慰。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委员们认为文艺理论批评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有的还相当严重。有的委员认为,当前的文艺理论,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一、介绍多、翻译多,研究少;二、从理论到理论的多,深入创作实际的少;三、急于建构体系的多,对近百年来一些症结问题透视的少。不少理论著作存在着泛文化化和泛美学化倾向,有必要重申理论的科学性。有的认为,当前的问题是:一是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存在混乱,有人甚至提出要颠覆、取消文学理论;二是历史维度的缺位,存在抛弃历史观点、主观臆断、以某种预设的见解来肢解历史的情况;三是理论原创性的稀薄,存在“照着讲”、“随意讲”的问题。还有的委员对当前的文学批评现状提出了批评,认为它和创作的联系在减弱。有的借作品阐发自己的哲学观念和文学观念,评论对象只是引发某种“宏论”的由头;有的变成了文学表扬,带有浓郁的商业广告和人情交换的色彩。对于“个人化”、“私人化”写作,有的委员认为,不能把创作个性和“个人化”写作混同起来,前者体现了艺术规律,后者把艺术拘禁在狭小的天地里,使文学成为只是私欲的宣泄、私生活的展览。我们过去把写重大题材强调得过分,推向绝对化。现在,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把重大社会问题放逐出文学领域。
  会议还谈到当前理论批评工作的艰难处境。有的委员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整体格局下,文学评论工作受到市场经济的严重冲击,我们的文学评论阵地在萎缩、评论的人员在流失、评论的资金很短缺,与此形成对照,大众文化非常兴盛。这些新情况应引起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有的委员还提到军事文学评论人员流失较多,军事文学缺少强大的学术支撑,军事文学评论有难以为继、后继无人的问题。
  有的委员还联系文学现状,谈了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上的两难处境。提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意识形态包括文学既面临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只讲政治不讲业务让我们吃过大亏,但不讲政治是不行的,我们一方面要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还要强调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学仍然应对社会负起责任,对庸俗、低级、有腐蚀作用的作品,必须旗帜鲜明地开展批评。
  二、理论与批评要在与时俱进中开拓新路科技要创新,文艺要创新,文艺理论也要创新。有委员提出,创新和标新是两码事,和追新也不可同日而语。标新,是打出新的旗号,其内容是否有新的建树,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追新,是把某些名人、洋人的东西当作创新的坐标,拼命加以摹仿、复制,仿佛艺术也存在着某种国际上的最新型号,只要加以引进,就达到了创新。文艺理论批评是对艺术规律的概括,是对美的发现。文学艺术有它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文艺更有它的特殊规律。发现了前人尚未发现的美、尚未发现的客观规律,或者对前人的发现在认识上有所深化,这就是有所创新。仅仅是发明一些新概念,而它并不能帮助人们取得认识上的飞跃或深化,这还不是真正的创新。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扎实实地研究现状,研究历史,研究创作实践,研究文艺思潮,从中引出规律的东西。理论问题不可能年年都在“更新”,它总会有延续性或连续性。这种连续性所反映的往往正是某种带根本性和规律性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建设,尤为重要。
  有的委员谈到网上写作和文艺与地球生态的关系。他们认为,网上写作异军突起、来势凶猛,一方面网上作者与读者数量庞大,另一方面网络文学鱼龙混杂。应该看到,网络是一种先进的传播手段,它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的作者队伍和接受面,但并没有改变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因而,网上写作应趋利避害,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有的委员指出,从世界范围看,人类面临的生态形势依然严峻。自然环境恶化导致人类内心生活的恶化,自然生态圈的毁坏导致精神生活、精神世界的颓败,导致文学艺术的失语式虚假,导致人类语言功能的障碍。文学艺术受到了生态困境的干扰,文艺家应当关心和积极干预人类生态的发展。要走出生态危机,必须批判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合理的开发和消费制度,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
  理论创新不但需要研究者的独立钻研与独立思考,还需要大家共同探讨、相互切磋。会议呼吁,克服浮躁,克服门户之见,进一步树立实事求是、坦诚争鸣的学风与文风。学风、文风端正了,理论批评才能有健康的活跃与繁荣。
  三、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与批评不少委员指出,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个问题虽然谈了许多年,但仍需进一步解决。追溯历史,我们的新文学从诞生起即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与指导。多少年来我们的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尽管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经验也有教训,但我们大的方向没有迷失,仍然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大家认为,要从现实的深刻变化中提高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批评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我们的文艺理论研究无禁区,对象应当十分广阔,视角、层次和方法的多样化是理论批评界思想活跃的表现,也有利于这个领域的百家争鸣和多层互补。但多样化中理应有主旋律,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文艺观。在文艺理论批评领域要提倡美学的、历史的观点,要树立科学的评判是非、美丑的标准。“三个代表”是对共产党人的根本要求,也应成为重要的批评标准。先进文化担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神圣使命。因此,我们应十分关注新人形象和新的典型形象的塑造,对此寄以更多的理论跟踪与透析。对于反映我国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所做的宏伟斗争,表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歌颂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作品,尤应加强评论的力度,扩大它们的社会影响。要通过科学的文艺批评,区分对人民和社会主义有益、无害和有害的文艺作品、文艺现象与思潮,真正让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文艺观深入人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