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助学贷款缘何难牵你的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20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五凌杯头条新闻大奖赛

  新学年来临,家境清贫的学子渴望国家助学贷款的支持,但目前助学贷款的发放并不尽如人意,70%的申请者拿不到贷款——
助学贷款缘何难牵你的手
本报记者田俊荣
  近日,江西某高校女生小罗向记者含泪诉说了自己的经历。去年开学,家人接连遭了两次车祸,背了11万元的债,连3000元的学费都掏不出。而学校明令:逾期不交学费,要罚600元滞纳金。惊慌之下,小罗借了钱先付了学费。尔后连续4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但都被拒绝了。银行放话:“你交得起学费,就不是困难学生,没资格贷款!”就这样,小罗只能靠借钱度日,整整一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说到这儿,这位23岁的秀气女孩伤心地哭了。
  小罗的辛酸故事只是一个缩影。有资料表明,截至今年5月底,共有53.4万名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申请金额33.37亿元。其中17万名学生已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仅占申请人数的31%;贷款合同金额12.62亿元,仅占申请金额的37%。换言之,近70%的申请者拿不到国家助学贷款!
  缘何不尽如人意
  国家助学贷款始于1999年6月,投向是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位学生中的经济困难者。对清贫学子来说,它的确是一个福音:无需提供担保、抵押,只需负担50%利息(另外50%由财政贴息),还款期限在毕业之后。
  说起国家助学贷款的今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的郭建伟副处长感慨良多:国家助学贷款推出伊始,由于贷款量少、发放慢,3个月下来全国财政仅需贴息68元!现在虽有明显改观,但依然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是一些银行顾虑重重。国家助学贷款不是政策性贷款,而是一种商业性贷款,银行也得考虑收益和风险。别的不说,学生毕业以后流向天南地北,银行又没有担保人、抵押物攥在手中,贷款的风险就很大。甚至有人戏言:到时候如果真的赖账,银行发传票追债都不知道往哪儿发呢!因此,银行放贷的积极性难免要打折扣。
  其二是部分学校配合不力。按有关规定,学校要对申请贷款的学生进行资格初审,当学生转学、休学、退学、出国、被开除、伤亡时,学校有义务及时通知贷款银行。去年,当工行黑龙江省分行与哈尔滨的一些省属高校签订协议,指出这些义务并明确赔偿责任时,这些学校竟然以“经费紧张,承担不起赔偿责任”为由,撂挑子不干了,致使1.6万名特困生无法得到贷款。
  其三是财政贴息没有及时安排、全额到位。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还有5个省、自治区未安排贴息资金。
  100%背后的苦衷
  工行北京市海淀支行经办着北大、清华等8所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业务量在北京分行中位列第二。出人意料的是,该支行签订贷款合同的学生人数与申请人数之比竟高达100%。记者联系到业务量居第一的中关村支行,答复同样令人兴奋:也是100%发放!
  闲聊的时间长了,海淀支行个人业务科的同志却向记者倒起了苦水:“国家助学贷款成本大、收益小啊。您看,去年科里向4000个学生放了贷,总额也就1300万元,把6个信贷员忙得脚不沾地;但向大企业放贷,有时一笔就是1000万,只要一个信贷员就够了!”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也大啊。现在的一些大学生,信用方面的素质并不太高。大学生毕业前要做一次还款确认。如果拿科里的电话去寻呼学生,不少学生一看是银行的号码,就是不回电话。换成私人的手机来寻呼,结果不到一分钟就回电了。这说明了什么?还有一次去一所著名大学开座谈会,20多个学生围着我问:‘如果以后还不了钱,你们能怎么办?’”
  “100%发放,说实在的也是不得已。国家一再号召科教兴国,上头又三天两头来这儿开会。您说我们总得有点觉悟,讲点社会效益吧……”
  出于“觉悟”,海淀支行100%发放了国家助学贷款,那么,更多的、出于正常商业原则考虑的银行会怎么做呢?
  政策新鲜出炉
  平心而论,为了点亮贫困学生黯淡的眼神,国家费尽心思,已多次调整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有关政策。
  第一次调整在2000年2月,将国家助学贷款从有担保改为无担保。第二次调整在2000年9月,将贷款办理范围从8个试点城市扩大到全国,经办银行从工行扩大到工、农、中、建4家国有银行。最近,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教育部、国税总局联合发出通知,开始了第三次政策调整:免征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此举旨在增加商业银行的收益。
  加大贷款风险管理。对于不守信用的学生,可记录在案,将来纳入全国个人信用信息系统。这是最具威力的一招“杀手锏”,意味着该系统建成后,现在违约的学生将被列入“黑名单”,在贷款、开办实体甚至任职、升迁等方面遭遇红灯。
  只要基层机构和信贷人员规范操作,对形成的国家助学贷款呆坏账,不再追究责任。这条政策无疑给信贷员吃了颗“定心丸”,有助于释放其放贷热情。
  国家助学贷款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贫困大学生的希望之门。为了让金钥匙更闪亮,权威人士认为,有必要不断创新、完善这一金融品种。比如,时下的国家助学贷款都是在学生的就学地发放,其实可以尝试由学生家庭所在地的银行发放生源地贷款。后者的长处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学生家长的迁徙概率较低,借款家庭的经济收入、信用状况及其子女毕业后动向很容易掌握,有助于及时控制风险。据悉,浙江省已从7月31日起推广实施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
  有了这些措施,相信70%的学子拿不到贷款的现象,将会成为历史。当然,真正要让助学贷款工作顺利进行,还需学子们全力配合。大学里学到的不应该只是专业知识,如何遵守社会契约,也应该是学子们不可或缺的一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