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在一些企业被视为“雷区”,许继集团坚持三项改革不动摇——许继怎样“趟地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20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在一些企业被视为“雷区”,许继集团坚持三项改革不动摇——
许继怎样“趟地雷”
本报记者原国锋
  企业内部三项制度——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虽已进行了10多年,在一些地方却效果不明显。河南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在被一些企业视为“雷区”的三项制度改革上,坚持十几年不动摇,企业内真正实现了全体员工岗位靠竞争、管理人员上下靠业绩、收入分配多少靠贡献的新机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纪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说实在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是要得罪人的,稍微胆怯、迟疑,便前功尽弃。”
  “思想疙瘩”难解也得解
  企业内部改革阻力很多,但以思想阻力为最。许继内改的切入点是中层干部招标竞聘制和不设虚职、副职的单一领导负责制,方案刚一提出便在公司里掀起轩然大波。一些中层干部设法阻挠,恶语威胁者有之,冷语相讽者有之,表面同意内心抵制者更有之。
  “如果你真正为企业着想,你就要多为它的长远利益着想。人事制度改革会得罪许多人,但它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我不会为各种压力、阻力所屈服。思想疙瘩难解,但难解也一定得解。”王纪年带头向一些不理解的干部做思想工作,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实施竞聘制的必要性逐渐地为中层干部所理解,一些对改革持怀疑态度的干部逐渐相信王纪年是“动真格”的。耐心的思想工作终于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在职代会上最终顺利通过。
  在酝酿分配制度改革时,王纪年建议拿出国家规定提升工资总额的一半按贡献分给员工,另一半用作奖金来激励先进。他的建议经领导办公会研究通过并实施,但一些员工想不通:许继的效益在全国机械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比许继效益差的都升6—8级,我们为什么才升2—3级?想不通,还要做思想工作,王纪年和领导班子一方面反复给大家讲道理,一方面顶着压力坚持改革。改革的成功是最有说服力的思想工作,三年后,员工们都想通了:原来只看人家工资比咱们多涨好几级,没有想到为企业发展增加后劲。现在那些涨级涨得多的企业,有一些不仅没奖金,连已涨的工资也不能按时发放,而许继不仅原升的工资及时发放,月月还有比固定工资多得多的奖金。
  稳步前进的“1/2”
  难度较大的改革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的艺术,取决于改革力度的把握。对于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王纪年形象地把它比喻为巨轮在航行中的转向:不转会触礁,转急了会翻船。掌握好这个“度”,是保证许继改革稳步前进的关键。
  许继在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上采用了被称为“1/2”的哲学方法。即改革的目标如果是“一”,第一步走到1/2,第二步走到3/4,第三步走到7/8……这样既保证了改革目标的一致性,又采取了分步实施的方式,寓质变于不断的量变之中,年年有新的举措出台,步步向新目标迈进。
  比如,实施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就不可避免地要淘汰不称职者,许继为了减少改革引起的震动,采取了逐步加大淘汰力度的办法。先是不称职的被淘汰,后是虽基本称职但缺乏改革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也被淘汰,最后,对年度考核排在最后5%的,尽管称职仍然坚持进行淘汰。“大浪淘沙”的结果是:企业领导多年积累的惰性和依赖性被冲刷得一干二净,干部素质全方位、大幅度地提高。1992年初,许继在全国率先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并创造性地在企业内部实行岗位聘约制,即员工除与集团公司签订统一的劳动合同外,上岗前还须同具体用人单位(下属车间或分、子公司)签订岗位聘约合同,明确了员工在岗位的责任、权力、义务及待遇。这样一方面将市场的压力分解到了每个人的身上,同时又避免了一次性将员工推向社会可能带来的波动。
  在改革分配制度加大“活的部分(奖金)”时,起初,公司每月从固定工资中拿出100元进行奖金浮动发放。以后,逐年提高活的部分所占比例。到现在,许继员工收入中固定的部分占40%,活的部分达到60%,有的单位已经达到“三七”开,在科研部门,“二八”开的都有……
  在对改革目标不懈追求的过程中,许继把“一”作为一个变量,在成长中不断提高标准,不断加压发展。三项制度改革走到今天,王纪年仍然认为许继仍处在“1/2”处,还要不断付出艰辛努力,向更高目标攀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