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疏通“下”的渠道建立“比”的机制 双鸭山让“太平官”走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21
第4版(要闻)
专栏:

疏通“下”的渠道建立“比”的机制
  双鸭山让“太平官”走开
  编者的话
  党的“十五”大提出,干部工作要“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要“认真研究制定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改进实绩考核办法”。双鸭山市“三比三看”用干部,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建立起一套比较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使干部的政绩考核得以优化、量化、简化,通过比较分出档次。这样,既端正了考核干部导向,又创造出平等竞争、能上能下的干部用人机制,使平庸者让位,优秀者能够脱颖而出。这样的经验,值得借鉴。
  本报哈尔滨8月20日电记者胡斌报道:前不久,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撤并了15个乡镇,182名乡镇科级干部被调整下来,没有一个上访告状的。下来的干部为什么服气?这是双鸭山市改革干部考评办法取得的成果。
  1997年以来,双鸭山市加大干部制度改革力度,采取了民意否决制、政绩考核制、待岗制、提前退休制、审计和法纪监督制、选举制、竞聘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任期制等10种办法,疏通了干部“下”的渠道。4年来,先后将247名政绩不突出、民意测验差或年龄偏大的县(处)级干部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占全市处级干部总数的1/4。45名政绩突出的科级干部通过公开竞聘走上了领导岗位。
  今年,双鸭山市委出台了“三比三看”的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办法,使干部考核标准进一步优化、量化、简化。“三比三看”是:与过去比,看增长率;与目标比,看完成率;与全省同行比,看位次是否前移。市委规定,凡是不建立“三比三看”指标体系的干部不予提拔;推荐干部时不上报实绩单或实绩单与“三比三看”脱节的,市委组织部不予受理;“三比三看”实绩考核不清的干部,市委不予讨论。同时还规定,“三比三看”的成绩要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这样就把原来千差万别、难以比较的工作岗位,量化出了一个可以比较的指标体系,建立起了一个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赛场”。
  通过“三比三看”,改变了以往干部考核中千人一辞、千人一面的状况,干部的工作实绩有了量化、可比的指标,实现了变“关系竞争”为“政绩竞争”,变“印象取人”为“事业取人”,干部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一位机关干部说,“再像过去那样混日子、当‘太平官’不行了。”干部制度的改革,端正了干部的导向,跑官、要官的少了,想事、干事的多了。与4年前相比,双鸭山市固定资产投资由11.6亿元增加到30.9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由2.2亿元增加到21.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500万美元增加到8400万美元。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5%,利税增长400%,居全省各地市之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