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从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看所谓“民族意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21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从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看所谓“民族意识”
高铁军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8月13日执意参拜靖国神社,是因为其背后有可以左右日本政治的右翼势力,也因为右翼势力打着维护“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招牌,抵赖侵略战争罪行的行径,对日本民众颇有欺骗性。
  我认为,日本右翼势力就是靠“民族意识”来影响政治,毒化日本民众,而日本民众也误以为日本优于其它民族,因而,整个民族在战争责任和历史问题上从来没能深刻反省自己。对日本人这种“民族意识”,有必要深入剖析一番。
  首先,只讲实力、不认道义的民族价值观。日本人历来崇尚实力,以实力作为衡量是非的价值尺度。对战争的反省上,这一价值观占绝对主导。日本上智大学教授蠟山雄道指出:“虽然德国和日本同为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对‘战败’的理解很不同。德国被四个国家的军队占领,而日本实际上只被美国的军队占领。因此,德国认为自己输给了欧美各国。日本却认为自己只输给了美国,甚至认为没有输给中国,这种对战败的极其错误的理解是日本至今不肯对侵略战争作出深刻反省,不肯向中国谢罪的真实原因之一。”这段话入木三分地说明这种价值观造就的日本人对战争罪行普遍的态度:日本并没有败给亚洲各国,何必要对亚洲国家道歉;屈从比自己强大的美国是没有办法的事,但若是向实力仍远不如己的亚洲各国谢罪,实在不心甘情愿。
  其次,孤妄自大的民族优越观。这种民族观根深蒂固地认为日本人比其他亚洲人高出一等。在日本人看来,日本虽然战败,但文化最先进,种族最富创造性,教育最发达,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发达国家,在高科技上,也远远领先。
  实际上,日本右翼势力也正是抓住这一点,拼命鼓吹民族优越,竭力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它们拼命叫喊日本人不能“民族自虐”,使得日本民众似乎觉得,在战争罪行问题上一道歉,整个民族就会低人一等,在国际竞争中就会处于弱势。日本右翼势力的目的就是要利用这种荒诞的民族观颠倒是非,在日本民众中形成一种因果倒置的共识:饱受其侵略和掠夺的其他亚洲国家应该忘记历史,不要没完没了。相反日本人要考虑的只是如何维系日本的“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这种民族观导致日本人总是本末倒置地看待战争罪行,从未真正地从自身的历史和文化上进行反省,并且,总是不断地伤害亚洲邻国的感情。
  再次,邻国皆“有求于我”的社会心态。我们不能说日本是一个没有远见的民族,日本民众虽不乏有识之士,主张应优先搞好与亚洲邻国的关系,取得亚洲邻国的信任,但日本政要和主流意识却始终对亚洲社会没有认同感,不愿融入亚洲。因为日本社会普遍认为邻国均有求于我,以为日本的经济援助和科学技术对许多亚洲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历史问题上即使“得罪”人,也无关紧要,并不妨碍日本成为“国际国家”,甚至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右翼势力更是充分利用这种社会心态,向日本民众灌输“日元贷款”等于对历史“反省”的怪异逻辑。这种社会心态造成政治上的短视和单向思维。
  我在日本访问期间,最深的感受是日本人受这些“民族意识”影响极大,对侵略战争的反省根本没有形成共识。在东京街头,极端的右翼分子比通常从电视画面上看到的更为猖狂;在新干线的车站里,出售二战期间日军“神风”字样的纪念标带和各类武器模型的老人神色坦然,买东西的年轻人也没什么不自在;在广岛的“和平纪念馆”第一展厅,宣扬的竟是臭名昭著的坂垣师团从吞并韩国到攻占南京的“战绩”;在防卫研究所,研究人员公开鼓噪的是“中国的威胁”。
  我一直在思索:如果日本没有这样的“民族意识”,日本民族也许能从侵略战争中汲取教训,右翼势力也许就会失去生存环境,年轻人也许愿意与邻国和睦相处,共创未来?
  我无法得出答案,因为历史没有“如果”,未来取决于现在。何去何从,只能由日本人自己选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