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大运会“普通一兵”——大运前奏曲之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21
第8版(体育)
专栏:

大运会“普通一兵”
——大运前奏曲之四
许立群钟铮严周
  踏破门槛
  8月18日,徐云鹏手捧鲜花,在首都机场迎来了他期盼已久的客人——意大利代表团。
  “从现在起,我将全程陪同大家直到赛会结束。我非常愿意协助大家解决任何疑问和困难。”小徐很职业地用流利的意大利语与客人交谈。实际上,他还是名学生,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专业99级的学生。
  采访时,他在吞润喉糖。“嗓子有些发炎,练语言练的,又加上天热。”他满不在乎地说。而一谈起工作,他立刻严肃起来。
  “我们是所有志愿者中最贴近外国运动员的,因此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小徐的脖子上挂着一个很威风的通行证。“这个证件可自由出入比赛场地、大运村、行政管理区、新闻中心等地,比记者的证件还牛呢。当然,这是为了方便我们更全面地服务。”
  意大利代表团共有204人,而全部接待人员仅有小徐和他的3位同学。“我们每个人平均要照顾50多人。”由于代表团是分批抵达北京,小徐估计自己从机场到大运村至少要打七八个来回,如果再加上赛后送机的次数,小徐笑称“我可能要踏破首都机场的门槛了”。
  铁面无私
  在大运村,记者遇到了一位民族饭店的退休老师傅。为了这次大运会他不计报酬,重拾老本行。老人向我们介绍,大运村可以用“吃得丰富、住得舒适、用得方便”来概括。组委会在每栋楼安排了三个酒店专业人员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四星级的标准服务。谈到大运村的餐饮,他更加滔滔不绝:“菜谱在一周之内绝不重复,有900名厨师为运动员掌勺,其中像我这样的老师傅还很多。”
  大运村开村后,我们很想采访村里的保安人员,但每一次都被他们婉言拒绝了。“我们不回答任何问题,只按规章办事。”所有保安口中都是同一句话。记者曾经想试着混进村内,说要直接跟他们上级领导联系,但他们毫不通融。
  和我们一样“不走运”的人不在少数。我们亲眼看到很多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而被拒之大运村门外,让人不禁感慨大运会的保安工作真是严谨、精细。
  以“黑”为荣
  素质高是本届大运会服务人员的一大特色,人才济济的北京高校使本届大运会志愿者的整体水平跃升了一个档次。哪怕是看似不起眼的工作都是应者云集,竞争激烈。清华大学跳水馆的负责人不无得意地告诉记者:“我们这里连拖地板的6位同学都是英语顶呱呱,通过了6级。”
  大型活动部对此次参加开、闭幕式表演的同学们赞不绝口。“这次参演的大学生们悟性极高,对编导的意图一点就透。而且他们组织纪律性很强,调动起来得心应手。”高素质带来了高效率,开幕式的文体表演,短短半个月就已经演练成形。
  陈薇是首都大学生合唱团成员,她和她的伙伴们清楚地记得为大运会忙碌的每一天。7月9日至16日,北京骄阳似火。合唱团600多人曝晒在学校大看台上排练节目。“平时女孩都怕晒黑,可这回大家都以黑为荣。”
  8月13日开始,合唱团每天晚上去工人体育场和团体操的队伍合练。校车在5点半准时出发,“我们学校食堂5点10分才开门,为了按时上车,同学都来不及吃晚饭,就吃点饼干和方便面。600多名同学从不迟到。”记者问陈薇是否感觉辛苦,她忙摆手:“比起排练团体操的同学,我们吃的这点儿苦不算什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