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上海治安启示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22
第9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法律长镜头

上海治安启示录
赵进一
  上海治安好有口皆碑。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为民众操办几件大实事,国家的政策法令能得到较好的实施,信访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法制日益健全,政通人和言路畅,老百姓安居乐业,心平、气顺,天下就容易太平。
  肩负着沉甸甸的维护治安重任,上海警方十年磨一剑,用汗水和心血编织成一张严密的治安防控网络。
  屯兵街面网格布警
  构筑严密的治安防控网络,提高驾驭整个社会治安面的能力,一直是上海警方孜孜以求的战略目标。
  市场经济加快了人员流动,外来流窜犯罪日趋突出,街面犯罪已成为困扰城市治安的一大顽症。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流通乃生命力所系,如何调整警务机制,遏制街面犯罪是当务之急。上海市公安局局长吴志明在认真借鉴诸多国际大都市警务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上海的特点,经过专门组建的课题研究小组反复论证后,果断推出了“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2000年9月1日,这一机制首先在黄浦全区、虹口部分地区试行,今年4月,在全市有序推行,并逐步在城市化的区域内全面施行。
  今年4月21日,凌晨4时20分,大雨滂沱。
  卢湾公安分局网格警巡逻至瑞金一路时,发现翡翠水晶宫娱乐城玻璃门内有一女青年正与两男青年拉拉扯扯,即上前了解情况。男青年见到民警,迅速逃窜。女青年向民警反映:娱乐城内有不少人正在吸食“摇头丸”,刚才那两个男青年硬要拉她入伙,她坚决不从……
  分局指挥中心接报,火速调集40余名网格警,将这个娱乐城进出口封锁后入内清查,在暗淡的灯光下,一举抓获吸食“摇头丸”的男女计68人,当场查获“摇头丸”97粒,“白粉”32包。经审理,刑事拘留3人,治安拘留29人。
  一起特大毒品案就此告破。
  近一年的实践表明,“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已初显成效。试点单位黄浦区街面刑事案件与去年同比下降了20.9%,虹口地区下降了40.08%。两区街面动态管理能力有效提高,打击力度加大,犯罪分子活动空间被压缩,公安机关快速反应能力大大增强。
  面对严峻复杂的治安形势,“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使公安机关的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由机关化转为实战化。这个机制的实施,是上海探索建立适应国际化大都市特点的警务运作机制的一次有益尝试。
  牢把“晴雨表”管住“落脚点”
  都说外来流动人口是一把“双刃剑”。
  事实的确如此。一方面,上海的经济繁荣,尤其是市政建设面貌日新月异,离不开外来人员的参与;另一方面,这把“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在近些年上海抓获的刑事犯罪嫌疑人中,外来人员一直占5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高达80%以上。外来人员犯罪率的高低,已成为左右一些地区治安形势的“晴雨表”。
  由于大量外来人员涌入上海,房屋租赁需求不断扩大。于是,私房出租、无证出租、违章搭建后再租……各种合法、非法的房屋租赁形式纷纷涌现。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由此出现了不少漏洞与空白点。在一些外来人口居住地,治安问题日趋严重。一些私(公)房成了外来人员违法犯罪的防空洞,偷盗、赌博、窝销赃、吸贩毒、酗酒滋事、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在这里时有查获。
  有鉴于此,上海市委、市政府一直关注着房屋租赁问题,早在1997年就出台了《上海市房屋租赁治安管理办法》,上海警方也不断在下猛药进行综合治理。
  今年3月,上海市局治安总队组织分(县)局治安支(大)队、派出所(警署)开展了对出租房屋的全面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出租房屋的底数。截至4月20日,上海市现有租赁房屋33.7万余户,承租的外来人员达151.3万,其中已办理《房屋租赁治安许可证》的25.28万户,占总数的75.8%。
  管住外来人口“落脚点”,已是有章可循了。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上海警方领导深知:只有发动全民参与,才能搞好社会治安。近五年来,这一指导思想已深入警心。群众智慧、群众信息……源源不断,滚滚而来,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一个个闪光的“金点子”在警、民中迸发出来,上海人的聪明、精明,在大治安中尽显光彩。
  1999年1月28日,上海警方开通了“110信箱”。这是继“110报警台”后,在警民间架起的又一座桥梁:对新出现或尚处于萌芽、隐蔽状态的治安现象,老百姓一经发现,即可写信向警方举报。短短两年,警方受理“110信箱”信件8000余件,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破案近1500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近万名。
  今年上半年,上海警方治安、交通、法制、纪检四大部门又开通了“公安热线”,群众可按不同的部门,直接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与警方沟通。警方又多了一条渠道,扩大了信息源,变得更加“耳聪目明”。广大市民亲切地称“110报警台”为“治安急诊室”,“110信箱”、“公安热线”为“治安门诊室”。
  “抓小防大,抓大不放小”,在“小”字上做足“文章”,是上海警方近年来采取的重要的警务战略之一。今年4月2日,奉贤县公安局局长陆勇华收到一封由“110信箱”转去的信件,一家中遭窃的居民要求警方打击犯罪,落实地区治安防范措施。从来信反映的情况看,这户居民被窃物品价值不大,损失较小。但陆勇华不以善小而不为,他当即要求属地派出所所长主动与来信人联系,认真听取意见,打击犯罪,维护群众利益。派出所民警迅速行动,犯罪嫌疑人落入警方视线,数日后,将其抓捕归案,不料由此挖出一个9人盗窃团伙,很快被警方聚而歼之,并在这个犯罪团伙的窝点起获价值数万元的赃物。嗣后,派出所又对该地区的治安状况进行排摸,完善了防范措施,地区治安面貌焕然一新。
  向民众“讨招”,请市民与警方一起共同破解治安难题,这是上海“大治安”中出现的又一特色。去年夏天,市公安局治安总队与《新民晚报》联合举办有奖征集“防范一招”活动。消息刊出后,引起市内外民众极大关注,纷纷为治安防范献计献策,警方一下子征集到防盗、防诈骗、防抢劫、防人身伤害等防范妙招800余个。此项活动,不但使群众学得“防身术”,而且在申城掀起了一个治安防范的热潮,其意义不可估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