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爱心铺就回归路——黑龙江省少管所开展“爱心家庭”帮教活动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22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法眼观察

爱心铺就回归路
  ——黑龙江省少管所开展“爱心家庭”帮教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董伟
  在黑龙江省少管所挂着一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的牌匾,这里开展的“爱心家庭”活动多年来受到社会好评。
  黑龙江省少管所的“爱心家庭”活动创建于1995年12月,是一项以亲情为纽带,以模拟家庭为载体的新的教育矫正模式。它针对的是“三无”(无父母、无亲人探视和无信件邮包)未成年犯特殊的心理结构和改造状况,使其在家庭和亲情氛围中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治疗,以重新唤起他们的改造信心和生活勇气。
  “爱心家庭”活动开展5年多来,共组建“一帮一”模拟家庭239个,实施救助资金10万多元,物品5000余件。参加这项活动的239名未成年犯,已有106人被依法减刑假释,有18人被评为局、所级改造积极分子,无人再违纪违法,转化率达100%。
  爱的港湾——这里也有父母亲情
  少年犯王某,因参与父母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父亲被判处死刑,母亲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他十分绝望,抗拒改造。分监区长杨汝鸿了解到这个情况,主动和王某结成“爱心家庭”。一天,杨汝鸿经请示领导同意,把王某带了出来,用自己的钱买了许多水果、方便面和其它生活用品,王某不知其意,当走到女子监狱门前,他明白了杨汝鸿的用心。母子见面的场面相当感人,互相拭着眼泪鼓励好好改造。
  事隔4年多后,在跟记者谈起这件事时,王某仍很激动,眼里噙着泪水说:“我真想叫杨汝鸿一声爸爸。”
  “爱心家庭”最初的用意就是对“三无”未成年犯倾注父母亲情,完善他们的心路成长历程。黑龙江省少管所所长狄毅勃介绍,他们曾做过调查,1993年至1995年上半年,狱内违规违纪案件和重新犯罪的,“三无”未成年犯占到80%。他们由于无依无靠、精神上得不到慰藉,变得更加自卑、孤僻、偏执,成为影响监管场所安全稳定和教育改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少管所在这个活动之初,就动员全所有条件的干警,把已认定的“三无”未成年犯全部认领,给他们最缺少的父母亲情。
  在这里采访,干警们都会给你讲他们的“第一家庭”的故事,那就是所长狄毅勃和未成年犯小林的父子之情。现在小林已经出狱,而出狱前的3个春节,都是狄毅勃撇开家人和小林过的。出狱后的第一个春节,小林已经是林场的工人了,每月能拿400多元钱,狄毅勃还是给他邮去200元钱,让他孝敬一下老人。记者看到一封小林找到工作后给狄毅勃的来信,写道:“我从林场回来才有机会给您写信。还是那句话,我欠您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心中很过意不去,以后有条件我一定会好好报答您。”哈尔滨市法院和各区县法院少年法庭的法官们也积极加入到这个活动中,他们给未成年犯赠送了7台电脑和大量书籍,并与48名“三无”未成年犯组成“一帮一”模拟家庭;还有检察官、企业法人等各界人士都在关注并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它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人生课堂——学会怎样做人做事
  “爱心家庭”的第二个作用,就是把未成年犯改造培养成具有“五自”(自律、自立、自理、自护、自学)能力的人,为日后正常与人交往打好基础。
  少管所政委郭景双对记者说:“在我们的347名干警中,党员297人,占到85%;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304人,占到87.6%。这是我们做好这一工作最有利的条件。”
  培养未成年犯“五自”能力,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三监区犯人温某,没有文化,没有父母,生活无人关心,像个“小叫花子”。和他组成“爱心家庭”的副监区长胡忠明,为他购买了全新的内衣、内裤以及床单、军用被,手把手教他缝被子、洗衣服,帮他养成自理意识,增强自理能力。后来,温某担任了本寝室的生活委员,他管理的寝室多次获得监区的流动红旗,他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对改造和未来充满了信心。
  经过“爱心家庭”的洗礼,今天的“三无”未成年犯已经不是过去那种自暴自弃、无所事事、混刑度日、粗俗懒惰的样子,而是崭新的形象。
  未成年犯魏某某出狱后,由于其在少管所学会了胶印技术,被一家印刷厂高薪聘为领机。可是,当他看到厂子里经常印刷盗版出版物,出于责任感他与厂方发生了冲突,结果,他毅然辞职,说:“我要用在少管所学到的技术为社会服务,用干干净净的报酬感受美好生活。”
  新生起点——练好本领贡献社会
  教改科科长张健男介绍,在少管所的“三无”未成年犯中,文盲、半文盲占24%,小学文化占49%,初中文化只有27%。所以,所长狄毅勃经常考虑的就是:“爱心家庭”如何向后延伸——就是解决未成年犯的文化素质、谋生本领和日后的就业问题。
  在文化教育方面,近两年来,黑龙江省少管所开设了脱盲、小学、中学班和中专班33个,参加学习的未成年犯1218人次,有1215人获得中专、中学、小学毕业证书,还有11人获得了中央农业广播大学中专毕业证书。政委郭景双说:“知识的增长,使未成年犯们可以在较高的认识水平上理解人生、道德和法律的内涵,有助于他们回归社会生存和发展。”
  他们还注意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近两年来,开办岗前培训、岗位培训、技术等级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班36个,有近1720人次参加了各类培训。参加培训的未成年犯中,有367名获得哈尔滨市劳动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等级证书”,其中有98人在原有初级的基础上,晋升为中级技术等级。
  从1998年开始,“爱心家庭”又增加了“铺就回归路”的内容,少管所先后与19个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签订了安置就业协议书,已安置48人。记者在少管所见到还有二十几天就要出狱的尚某,他学习成绩特别突出,在羁押的9年中,完成了中央广播大学的函授课程,获得了“电脑照排”的高级等级证书,在一次执行印刷任务时,他发现一个英语单词多了两个字母,避免了一次事故,受到省教委领导的表扬。黑龙江省司法厅的领导对记者说,司法部提出管教干警要“三个像”,即像老师,像家长,像医生。“‘爱心家庭’就是‘三个像’的具体化,是目前实施‘三个像’的最具操作性的模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