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又踏层峰望眼开——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透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23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又踏层峰望眼开
——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透视
本报记者吴亚明
  虽然海峡两岸的政治僵局迟迟没有打破,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依旧没有消除,但是在我对台方针政策的推动下,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持续向前发展。今年上半年,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3.46%,与此同时,两岸贸易的增长也有不俗的表现,这再一次说明,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和需要,同时也是共同利益之所在。
  经贸关系依存度逐步增强
  海峡两岸同胞同宗同文,同根同源。两岸经贸在资源、技术、资金、市场、人才等许多方面存在着互补关系,有着极其有利的合作条件。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0多年来,两岸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有了长足的发展。1979年,两岸的贸易额才只有0.77亿美元,到了2000年,两岸的贸易额达到了300亿美元。十几年中,两岸的贸易总额达2000多亿美元,其中台湾得到了1000多亿美元的顺差,这个数目相当于台湾目前的外汇存底。与此同时,祖国大陆也成为台湾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基地,在台湾不具竞争力或者已经失去优势的一些产业,不仅在祖国大陆找到了生存发展的机会,有的甚至壮大为著名的企业集团。稳定的环境、巨大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等,使得来祖国大陆投资经商的台湾工商业者络绎于途,台湾成为祖国大陆重要的外资来源地之一。
  蓬勃发展的两岸经贸交流和合作,为台湾产业结构的升级和高科技产业的形成提供了机遇和可能,也是过去10年来台湾经济维持中速增长的重要条件,也使得台湾在当年震撼世界的金融风暴中“幸免于难”。两岸的经贸交流和合作,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祖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两岸的经贸交流和合作,还增加了同胞间的了解,增进了同胞间的感情。
  目前,两岸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有这样一些特征:首先是基本形成以间接贸易和台商投资祖国大陆为主体,包括兴办实业、科技交流、金融交流、人员培训等为内容的多种形式并存的发展格局,具备了相当的规模。经过了一定的发展过程之后,台商投资正由传统的制造业向高科技产业发展,两岸的产业分工体系也将有所调整,金融、保险、科技、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经济领域的合作,将成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主旋律。其次,两岸的经贸关系依旧表现为单向性、间接性和不平衡性。台商来祖国大陆投资主要还以间接方式进行,两岸贸易也只能经过第三地间接进行,同时,台湾当局严格禁止祖国大陆的资金进入岛内从事任何投资活动。第三,两岸经贸关系的依存度逐步增强,形成互补互利的局面。
  台商正当权益得到保障
  在台资企业密集的江苏昆山,有一家工厂的门前因车流量大但没有红绿灯而经常发生交通意外。当地的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便把这个情况向市政府作了反映,结果,不到三天,厂门口就架起了红绿灯。类似这样的事,各地不胜枚举。事实上,一直以来祖国大陆就致力于保护台商的合法权益,积极为台商排忧解难,促进大陆和台湾的经贸交流与合作。
  早在1988年7月6日,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即“22条”)。这也是祖国大陆第一个较为系统的有关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投资与两岸经贸关系的行政法规,对台商投资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并给予较大的优惠和便利。1994年3月5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又审议通过了《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这是第一部就台胞在祖国大陆投资制定的法律,这项法律的通过、实施,使保护台商投资的正当权益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同年4月,国务院召开对台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对台商投资的领域、项目、方式采取“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中,主张“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提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将切实维护台商的一切正当权益”。1999年12月,国务院颁布《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增强了《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的可操作性。各级地方政府还依据有关国家法律和规定,制定和颁布了保护台商投资的地方性法规或行政规章。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还先后设立台商投诉协调机构,受理台商投诉,协调有关部门对纠纷作出客观公正、及时有效的处理。就拿国务院台办所属的台商投诉协调处来说,结案率超过了90%。
  各地各部门扎扎实实做好维护台商合法权益的工作,热情为台商排忧解难,支持和帮助办好现有的台资企业,所有这些努力,增强了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信心,有力地促进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
  “三通”是两岸同胞共同愿望
  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出于拖延和阻挠两岸统一的目的,限制、干扰两岸经贸往来,顽固地推行“戒急用忍”政策,阻挠两岸直接“三通”。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在台湾当局“戒急用忍”政策没有调整、在“三通”没有开放的情况下有如此的发展,取决于经济规律的支配,不是人为所能阻挡。台商选择投资地点是根据他们的需求而决定,台商愿意到大陆投资,主要是符合经济利益,同时有利于祖国的发展。台湾当局的倒行逆施,已经使得台湾经济陷入严重困境,岛内要求两岸直接“三通”的呼声空前高涨,不仅工商界、政界和学界,就连岛内的外商也加入到敦促台湾当局废除“戒急用忍”政策、尽快实现两岸“三通”的行列中。
  台湾工业总会、商业总会、工商协进会等六大工商团体不久前联合向台湾当局发出呼吁,要求松绑“戒急用忍”政策和开放两岸“三通”。多位台商日前还专程从大陆返回台湾参加一个座谈会。在会上他们一致要求台湾当局实现“三通”。台湾工商界的领袖人物如王永庆、高清愿等,也一再呼吁当局开放两岸“三通”。他们认为,台湾投资环境越来越恶劣,工商界再不到大陆投资就没有出路。不少学者更尖锐抨击台湾当局的“戒急用忍”政策,并指出,“台湾经济的出路在大陆”,如果台湾当局以政治意识形态干扰经济问题,将使台湾经济长期衰退。辅仁大学经济系教授张万同认为,再“戒急用忍”下去,台湾在经济上会丧失竞争力。与此同时,“三通”不通,连外商都按捺不住了,在台外商开始将有关机构迁离台湾。美国戴尔公司亚太区国际采购管理总部总经理方国健说,戴尔电脑的采购也需要经香港转机,费时费钱。台湾如果再不开放“三通”,台湾就难成“采购中心”,反而成为“沸水中的青蛙”。据悉,戴尔电脑公司已决定把亚太采购总部从台湾移往香港,未来很可能会进一步移往祖国大陆。
  松绑“戒急用忍”政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开放直接“三通”是两岸同胞长期以来共同的愿望,也是两岸经贸交流与人员往来的客观需要,对台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将起到积极作用。大陆早已作好了直接“三通”的准备,包括实施办法、港口设施、机场配置等相关的配套措施。大陆一贯主张,两岸直接“三通”应该遵循“一个中国、直接双向、互惠互利”的原则。台湾方面只要是把两岸“三通”视作一个国家内部的事务,即可以用民间对民间、行业对行业、公司对公司协商的办法,尽快地通起来。我们希望台湾当局尽快改变阻止两岸直接“三通”和“戒急用忍”的政策,为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
(附图片)
  压题照片:高雄港一角。(亚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