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中国共产党人新世纪的宣言和纲领——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24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共产党人新世纪的宣言和纲领
  ——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一)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在党内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党全国出现了一个新的学习热潮。
  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为《讲话》全面、精辟地总结了我们党80年的光辉业绩和基本经验,系统、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因为《讲话》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得到新的升华;是因为《讲话》进一步指明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讲话》把全党的认识统一起来,意志凝聚起来,正在化为认识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
  (二)今天,当我们以兴奋的心情、认真的态度学习《讲话》的时候,我们不禁想起党的十五大报告所论述的两个宣言书:一个是标志着我们党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个是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宣言书——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我们党进入新世纪的新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这一庄严宣言,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光辉,体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本质,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辩证统一的典范。
  这一庄严宣言,充分表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勇气,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蓬勃的创造精神和强大的生命力。
  (三)《讲话》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总结历史,分析现实,前瞻未来,揭示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科学内涵以及内在关系,并以“三个代表”为指针,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七一”讲话的核心和灵魂。
  (四)如同任何正确的思想理论一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历史的经验,集体的智慧,实践的结晶,时代的精华。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讲话》以深邃的历史眼光,观察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两个80年中国大地上天翻地覆、沧海桑田的变化,特别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奋斗80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得出三条基本经验: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这三条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任务,根据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党的自身建设实际,作出的精辟论断。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力量的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们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全球范围的大竞争。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回避不了。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一些执政多年的共产党失去了执政地位。事出总有因,难题终有解。其中的教训很值得总结。总结好了,马克思主义就发展。
  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发展经济,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振兴科教,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是我们面临的艰巨繁重的任务。我们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变革。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我国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错、相互激荡。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和形式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而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差距,我们发展的基础还不雄厚,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的要求。形势喜人更逼人。搞不上去,民族难以自立,人民不会答应。
  经过80年的发展,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员总数已达到6451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我们党面对着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课题。
  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党的队伍状况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都尖锐地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面前。
  (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七一”重要讲话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就在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作出了正确回答。这个回答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建设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党,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根本要求建设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先进生产力是人民力量的结晶;先进文化是人民智慧的花朵;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把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八)“三个代表”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文明进步标准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为我们提供了新形势下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要求、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三个代表”是对全党的总体要求,也是对党员个人的具体要求,是对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同时又是我们衡量和检验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它要求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必须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并以“三个代表”审视各项工作,看看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
  “三个代表”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思想武器。它给了我们新的认识工具,擦亮了我们的眼睛,帮助我们在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现象中,认清形势,分清是非,坚定信念,增强信心,开拓前进,经受考验。
  “三个代表”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制定各项政策的依据。它要求我们必须遵循“三个代表”的思路来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繁荣先进文化,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九)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归结到一点,就是保持党的先进性。这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
  先进政党是时代精神的代表,也是推动时代前进的领导力量。只有保持着先进性,才能保持和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带领人民建设美好生活。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是局部的,而是全面的,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不断发展的,贯穿于党的生命的全过程。只有站在时代前列,站在实践前沿,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A、B版)
  (十)怎样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七一”讲话以“三个代表”为根本要求,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五条要求: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这五条构成了新世纪我们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基本思路、重大举措和行动纲领。它向全国人民展现了我们党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展现了我们党自觉肩负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历史责任和庄严承诺。按照这五条要求不懈努力,我们党就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十一)共产党人是最大的理想主义者,也是最大的现实主义者,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讲话》关于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辩证关系的论述,教育和鼓舞着全党同志既要胸怀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既要目光长远,又要求真务实。“非常漫长”的征程,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前行;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我们扎扎实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不懈努力,同时也就是实践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十二)对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关系的认识,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上的。我们曾经把共产主义看近了,把社会主义看快了,这是应当汲取的教训。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共产主义分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社会主义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初始阶段的社会主义。与此相联系,我们必须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处理好不同文明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讲话》鲜明地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我们党对世界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作出深刻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和国际形势的现状及走向进行科学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
  (十三)“七一”讲话不仅展现了我们党理论创造的最新成果,而且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讲话》所运用的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创新勇气和开拓精神,为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教条主义的桎梏,不断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十四)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坚决贯彻《讲话》精神,是全党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这个学习,事关党的团结统一和兴旺发达,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发展进步,事关人民的富裕幸福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正确、深入地领会《讲话》精神,必须紧密联系讲话的通篇内容和全面论述,紧密联系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紧密联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党的各级干部,都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讲话》精神,带领全党和全国上下真正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十五)这里,关键在于与时俱进,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十六)我们党经过八十年的发展,既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又有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年干部,也有一大批朝气蓬勃的年轻干部。老中青各有优势、贡献和特点。老同志经过战争的考验和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考验,有丰富的经验,对党有深厚感情,关心党和国家的命运。年轻同志思想敏锐,信息灵通,接受新事物快,有开拓创新精神。不论是老同志还是年轻同志,都有一个不断学习,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与时俱进的问题,有一个经受新的考验的问题。每一位共产党员不论党龄长短,资历深浅,都应当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尊重实践,尊重群众。这样才能把思想和行动更好地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并沿着《讲话》指引的方向,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