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无声胜有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24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纪念建党80周年

无声胜有声
西文
  敌营卧底、收集情报、击毙叛徒、营救彭湃、深入龙潭“打狗”、单枪匹马送信,为敌人恨之入骨的“眼中钉”,是特务闻之丧胆的“大红狼”……这些带有神秘色彩和惊险火爆的情节,就是献礼片《英雄无语》所着力讴歌的我党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及其激情悲壮的传奇故事。
  影片主人公桐哥,是二三十年代中共“特科”人员,在周恩来、李克农的指挥下,用自己对革命的忠贞,对家人的挚爱,谱写了一曲血与火的礼赞、情与泪的颂歌。编导将其置身于革命生死攸关的历史关头,既表现出地下工作者在白色恐怖下无私无畏、大智大勇的英雄本色,也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谜底。如党史上著名的“营救彭湃”行动如何因桐哥等人的枪械故障最终失手的;桐哥等地下党又是如何精心策划,一举伏击了出卖彭湃等革命领导人的原中央军委秘书、大叛徒白鑫的;更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影片再现了桐哥等“特科”人员,竟在国民党元老莫雄的里应外合下,打入国民党德安司令部,似钢刀插入敌心脏,并很快把蒋介石部署的“铁桶围剿”这一绝密情报,及时送到瑞金,使中央红军赶在敌人围剿态势尚未完成之前,顺利突围,从此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桐哥的独闯虎穴、过关斩将、毁容化装、送出情报的一系列壮举,可谓一发千钧际,挽狂澜于既倒。
  影片并没有流水账似地简单叙述这些历史事件,而是以旁观者桐嫂的独特视角,将事件、人物及人际关系有机地串联起来,既塑造了隐蔽战线典型环境中的“这一个”,又折射出桐哥、桐嫂和林美丽之间的恩怨纠葛。影片透过桐嫂的眼睛,透过铁血革命家桐哥的“铁石心肠”与“冷酷无情”,真切地塑造出一个在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地下斗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影片结尾中,桐哥这个从不谈自己辉煌历史、从不提自己代号“红狼”的老英雄,听说老友莫雄在非常时期受到非常审查时,终于坐不住了,颤抖地用笔告诉人们:“莫雄是中国革命的功臣。红狼”。继而无语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英雄无语!当年威震敌胆的传奇英雄,却在和平岁月甘于沉默、乐于奉献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何等感人。在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中,尤其在党的隐蔽战线上,如此无语的英雄,何止万千?《英雄无语》所大力歌颂的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所尽力讴歌的这些埋头苦干、不计回报的民族脊梁,不正是时代需要,人民呼唤的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