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这片新绿如此迷人——保护母亲河行动走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26
第1版(要闻)
专栏:

这片新绿如此迷人
——保护母亲河行动走笔
本报记者胡果
  黄河长江万里波,流淌着五千年光荣与梦想;一部中华文明史,蘸着这江河水写就。
  万古江河奔流至今,有些气喘吁吁、步履蹒跚。断流、洪患、污染,频频而至,令人心忧:新世纪里,我们的母亲河,还能支撑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吗?
  保护母亲河!是我们的过去,更是民族的将来!!
  世纪之交,一个响亮的誓言,被同样代表着民族未来的青少年率先喊出。大河上下,一片茸茸的新绿,在童山荒岭间悄然铺开……
  新世纪的绿色希望工程1997年黄河下游持续200多天断流,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中国,开始格外关注一个词:生态保护。
  1999年春,一项名为“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应运而生。
  这是一次声势浩大的誓师——共青团中央、全国绿化委员会等八部门共同发起,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亲自挂帅;
  这是一个饱含希望的宣言——组织发动最广大的社会力量,在长江、黄河等江河湖流域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从1999年到2003年,先期治理100万亩;
  这是一项新意盎然的行动——“5元钱捐植一棵树”、“200元捐建一亩林”,公开适度的筹资标准,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具体可感的目标图景,唤起公众蕴藏已久的母亲河之恋,万千热望汇成暖暖巨流。
  短短两年多,宣传教育,植绿护绿,亿万青少年勇当先锋;耄耋老翁,垂髫孩童,社会大众纷纷解囊。保护母亲河行动在全国和地方收到的各类捐款,迄今已近亿元!
  生态建设最深厚的根基,从来都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保护母亲河行动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公众参与渠道,将社会大众对生态建设的广泛关注转化为切实行动,被誉为新世纪的绿色希望工程。
  利益与公益的完美结合
  社会爱心构筑的坚实根基,保证了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高起点。然而,仅有爱心是不够的。君不见,年年植绿不见绿,已成造林建设中屡见不鲜的尴尬误区。
  “保护母亲河行动”的组织者们开始思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民义务植树,应该如何运作?
  答案是:“保护母亲河行动”是公益行为,更是科学事业,既要符合生态建设规律,又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则。
  一种全新的生态建设机制脱颖而出——社会化运作,工程化建设,项目化管理。
  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为首的专家组率先成立。任何工程上马,都须经专家组实地考察,怎样整地、用何树种、间距多大、如何管护,现场答辩,审批立项;
  项目实施前,还要明确地权、林权,每块地、每株苗都有主儿,谁承包、谁种植,谁管护、谁受益;
  树种下了,种植者先垫资,每年验收,分期报账,成活率未达标,责令补植。一句话,不见绿,不给钱……
  申报审批立项制、项目法人制、工程监察制、资金报账支付制、产权预先确认制,5项具体制度,直指一个核心:引入利益机制,在公益活动中体现利益原则,尽可能地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改善生活、发展致富结合起来,使人们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为公益事业尽心出力。
  山西偏关万家寨,为了浇灌属于自己的那片幼林,老乡们从40里外的黄河里汲水,先用拖拉机拉到村里,再用小毛驴驮上山坡。
  四川乐山沙湾区,60多岁的郭老汉摸着茁壮成长的巨桉:“才两年就长到六七米高,马上可以间伐了!可惜这坡地,荒了好多年哩……”
  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些人,当人和地有了一种明晰的利益关系,荒地长出了新绿。
  科学与爱心的不断延伸
  科学加爱心,是“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创造性所在,生命力所依。
  前不久,我们随同有关专家参与了一次保护母亲河工程年度作业验收,亲身感受到这项新世纪绿色希望工程的勃勃生机——
  从龙羊峡到刘家峡,从四川乐山到重庆万州,12个已经完成2000年度验收的全国重点工程,造林存活率最高为94.6%,平均达90.59%。
  陕西,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在遭遇历史罕见大旱的延安市延河项目区,树木成活率却达79.7%,高出当地退耕还林标准近10个百分点。
  青海龙羊峡,黄河上游第一个绿化项目区,新疆杨等优良树种及保水抗旱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让秃岭荒山换了装。一位老农拉着专家的手哽咽难语:“俺有十多年没见过这么多的绿色了!”
  新绿使人振奋,探索还在延伸:
  保护母亲河信息系统正在开发,不久的将来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可及时了解工程进度、捐款流向;“1助1”造林种草模式广泛推行,越来越多的团体、单位纷纷认建林地;“母亲河,我与你同行”绿色传递活动吸引了上千万人次参与,影响遍及黄河、长江沿岸54个大中城市;以打捞漂浮物、监督污染源为主要内容的“清洁江河水”活动,将目光投向了珠江、淮河、太湖、洞庭湖……
  短短两年,“保护母亲河行动”已经成为中华大地上的一面绿色大旗。
  盈盈绿意,昭示良多。今年5月,李瑞环同志在接见首届“母亲河奖”获得者时说:一种好的方法,一个对路的实招,可以下活一盘棋,开辟一条道,影响一大片。保护母亲河行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俟河之清,中华民族的悠长梦想;山川秀美,当代中国人的郑重承诺。努力!让新绿成茂林成浓荫,让母亲河永远清澈、长流不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