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作风一变天地阔——几次蹲点调研的收获与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27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作风一变天地阔
——几次蹲点调研的收获与体会
中共山西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
  2001年新春以来,我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先后6次深入到沁县漳源镇,早晨讲党课、白天作调研、晚上搞家访。我强烈感受到:干部离群众越近,与群众感情就越深;离群众越近,工作思路就越清晰;离群众越近,干好工作的意志就越坚强。
  这次调研,市、县、乡150余名干部严格遵守市委规定的九条下乡“铁纪律”,满腔热忱帮贫致富。短短数日,平静的漳源“热”了。全镇32个村,村村出现了“党课热”、“求富热”、“发展热”、“学习热”、“服务热”。
  我们主要采取了5个基本做法。一是领导登堂,形成“党课热”。我们几个市级领导作示范,32支工作队坚持每天清晨给各个村的党员干部上党课,讲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优良传统,讲长治的改革发展和外地的典型经验。二是干部入户,形成“发展热”。工作队进村庄、住农户、坐炕头、吃派饭、拉家常、说致富,跑遍了全镇32村,摸清了全镇3658户农家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按照“市牵头、县主抓、乡承包、村落实、民监督”的办法开展工作。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按照“家家有思路、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天天有钱赚”的要求,帮助群众理清了思路,确立了项目,以户建卡,以村建账,以镇建档,把致富明白卡签到了各家各户。三是组织讨论,形成“求富热”。工作队组织群众召开恳谈会,开展“发财大讨论”,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分析市场,寻找优势,引导群众处理好思路与出路、脑袋与钱袋、输血与造血、得利与失利的关系,激活了群众发财致富的欲望。四是请进走出,形成“学习热”。一方面,把发财致富的能人请进来,现身说法、传经送宝;另一方面,组织群众到外地参观学习、取得经验。五是早起迟睡,形成“服务热”。工作队以群众为服务对象,以自己为监督对象,坚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增强了对党、对干部的信任,增强了发财致富的信心。
  这次蹲点调研,给我几点启示。
  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从群众中汲取政治营养,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在调研中,我们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你就不会切身感受到这里与其它地方的反差会有这么大,老百姓的生活还这么苦。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就不会切身感受到,群众对党的感情还是这么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们虽然落伍了,但群众不因此而埋怨党、埋怨社会主义,始终相信党不会忘记他们。
  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感受到群众不甘落后的强烈愿望,才能坚持党的原则,站稳人民立场,激发起艰苦奋斗的精神。漳源群众通过党课受教育,外出参观开眼界,大讨论变观念,仔细算账比差距,认识到落后,但不甘落后。对此,我们既感到高兴,又感到惭愧。高兴的是,群众觉悟了;惭愧的是,群众贫困,我们干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体会到群众对科学技术的渴望程度,才能增强干部送科技下乡的服务意识,用科学技术武装群众。在调研走访中,工作队员感受到了广大群众盼科技、盼知识的强烈愿望。为此,工作队因势利导,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以各种形式向群众提供了农业实用技术服务,并把这些做法制度化、经常化,确立了长期协作指导网点。
  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真正懂得群众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才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思维方式,为老百姓发财致富创造良好的环境。干部深入群众,把干部的利益和群众的利益捆在一起,从制度上、体制上、机制上调动起帮贫致富、共同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让老百姓更快、更好地致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