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城市化“市”是核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27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城市化“市”是核心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
  加速城市化,必须大力培育市场,千方百计集聚人气,有了人气方有市气。
  先有市后有城,以城促市,依城兴市,不能追求一步高、大、全,超前修路,超前绿化,可能会造成盆景。城建投入要和市场发育相协调,要把就业和经济效益始终摆在城市发展的首位。
  生产和交换是经济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缺一不可。城市化不仅是生产方式变化的结果,而且是交换关系变化的结果。城市化之市是市场之市,是作为交换关系总和的市场。这种关系无形有质,这种关系的主体是人,载体是城。聚人为市,化市为城。
  20多年来,我国的工业化过程中有一种分散孤立工业化倾向,使工业的发展严重脱离商业和整个第三产业。主要特征是第三产业滞后,社会分工深化不够,就业岗位短缺,人气不足,市气则不旺。
  我们说城市化“市”是核心,是实质内容,是强调城市是人们经济活动的场所,只有城没有市场是一个死城、空城。城市化高潮来了,应避免再来一次圈地运动,重土、重城不重市,把小城市大战略,搞成了大问题。近些年来的小城市热和开发区热是异曲同工的。圈建了不少小城市,工业小区,拉好招商的架式,但同时也抬高了乡镇工商业和农民进城进区的门槛。反思过去,我们要加速城市化,必须大力培育市场,千方百计集聚人气,有了人气方有市气。这只有市场机制才能做到,单一的行政规划是不能奏效的。
  化市为城,要求把交换关系显形化、落地生根。关键是降低交易成本,让人们有利可图。为此政府不仅不能超过经济集聚效益,人为抬高城市的门槛,而且要千方百计降低门槛,使扩容区交易成本相对低于其他地区。为此必须处理城和市的辩证关系,先有市后有城,以城促市,依城兴市。先市后城的思路是不追求一步高、大、全,要分步到位。城市建设要按经济生成量,税收实力顺序渐进,顺其自然,不能都按开发区的规律办事。超前修路,超前绿化,可能会造成盆景。
  城和市的辩证法是城建规划要超前,城建投入要和市场发育相协调,保持较低的交易成本,要把就业和经济效益始终摆在城市发展的首位。为此必须深入研究不同性质城市生命周期,发展发育的阶段转换规律。按规律办事,城建的每一步都要走到市场发展的关节点上,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有每一步的到位问题,每一步不要为下一步设置障碍。量体裁衣,量力而行。超前滞后都要付出不必要的成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