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运瓜车的遭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27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运瓜车的遭遇
  从陕西洋县运瓜到四川成都,沿途经过14个收费站,碰到了4次罚款,仅收费和罚款的费用就达650元,平摊到西瓜里,每斤是5分钱,而西瓜每斤才卖6分钱——
陈响园
  上好的西瓜6分钱一斤都卖不出去
  陕西省洋县是种西瓜的好地方,沙质土壤,气候适宜,西瓜又大又甜,闻名远近。今年托老天爷的福,洋县的西瓜再获丰收。但是,瓜熟了,瓜农却愁眉不展,上好的西瓜连6分钱一斤都卖不出去。
  8月初,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的记者在陕西洋县拍摄到了这样一组镜头,几百名瓜农拉着西瓜在烈日下等待货主来收购,而收购西瓜的汽车只有两部。记者在一片瓜地看到许多腐烂了的西瓜。
  今年西瓜卖不出,瓜农反映最多的一个原因就是收购西瓜的车少了。那么,为什么收购西瓜的车不来了呢?跑长途汽车的司机说:“一路的罚款谁受得了?!”
  一样的车辆,两样的对待
  为了解收费和罚款的情况,记者跟随两部到成都的西瓜车进行了暗访。
  我们的西瓜车在下午4点左右从陕西洋县出发,沿着108国道经过襄河、勉县等收费站,凌晨两点进入四川广元境内,很快就被广元市公路路政部门拦截。
  路政人员:150元钱。
  司机:罚这么多?
  路政人员:对,不是罚那么多,是收那么多,还没罚你的款。
  司机:那现在收的是什么钱?
  路政人员:公路补偿费。
  司机:不是说不收这个钱了吗?
  路政人员:不是不收,而是加大收款力度。少收你50元钱,老师傅了。
  如果说因为西瓜车超载,路政收取公路补偿费尚能理解的话,那么仅仅因为司机是老师傅这一条理由就减免了50元,这令记者有些诧异。然而执法的随意性还不仅在此。
  在被拦截的汽车中,有一辆是四川广元市当地的,工作人员看了看牌子,没过磅就放行了。外地车就没那么幸运了,有位从河南来的司机,已经被罚了1000多元,到广元已身无分文,在这儿又要交100元。司机只好等着家人把罚款送来。
  路政人员告诉记者,当地政府要求对当地车辆实行特别优待,过路、过桥费减半。对外地车照收不误。
  离开路政收费卡,汽车沿途遇上了几个收费站,一路交钱。清晨时分,路过广元市区,恰巧是周六,但广元交警早早在路边等候了,西瓜车被拦截了下来,还没过磅,交警根据目测就命令卸货。司机央求道:路政已经处理了。
  交警说:你找路政去吧,我不知道是什么事。
  司机:卸下来就烂了。
  交警疾言厉色:烂了自己找的,烂了也得烂,烂了也就烂了。
  司机:烂了我得赔的。
  交警:你赔我不赔。
  最终罚了西瓜车100元放行了。
  14个收费站,4次罚款,两车赔了两千多元
  进入绵阳市境内,西瓜车再次被路政部门拦住,工作人员直截了当,不过磅交100元钱就行,过磅则按量计算,300、500都没准,理由还是公路补偿费。
  在广元市交费时,路政人员说交完之后车就可以一直走到成都,不用再交公路补偿费了。国家行政处罚条例也规定:一事只能一罚,不能重复执法。
  更令记者纳闷的是收费的目的!路政人员道出的理由是消除道路隐患,但从陕西洋县到四川成都,所有的收费站都是罚款收费之后了事,没有一个执法单位对不安全隐患进行消除。一位瓜车司机告诉记者:“说句内心话,如果真正能把超载杜绝了的话,是一件好事,对我们司机有利。但现状是一样的车辆,不一样的对待。当地车可以超载,如果外地车不超载,货物的运输成本就明显高于当地车,因此只能用超载来降低成本,超载又面临罚款。重复罚款又提高成本,诱导司机不得不超载。形成恶性循环。”这位司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陕西洋县到成都,运费加上各种收费至少需要2800元,如果只拉6.5吨,那么每斤西瓜仅运费一项成本就是两毛多,加上6分钱收购成本。每斤西瓜到成都成本都在3毛钱以上。
  经过3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的两辆西瓜车终于进入了成都市。沿途我们经过了14个收费站,碰到了4次罚款,仅收费和罚款的费用就达650元,平摊到西瓜里,每斤是5分钱,西瓜收购价也只有6分钱,路上的罚款及收费几乎等于农民的西瓜售价。在成都市场,品种相同、品质相差不多的陕西西瓜和四川当地西瓜,批发价竟然相差1毛钱,是瓜农售价的两倍。两辆瓜车在成都市场摆了三天才将西瓜售完,返回洋县已经是一个礼拜之后了,两车西瓜总共赔了2300元,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没有车到洋县收购农民的西瓜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