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认证是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27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市场漫笔

认证是金
雨龙
  在很多人眼里,认证也许只是一页薄纸,一种标识,而事实上,它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不可或缺的“金牌”通行证。
  当今世界,质量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含金量”的重要尺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成为一国经济及企业最终能否站稳脚跟并掌握主动权的先决条件。从全球经济发展历程和趋势看,认证认可既是质量监督管理、合格评定领域的主要形式,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加强质量管理和提高质量保证的手段之一,向来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广泛采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认证认可工作从空白到规模初具,可谓进展神速,不仅全面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质量认证模式,还建构了我们自己的认证认可模式,TQM、ISO等新概念悄然渗入到经济生活中,逐渐涵盖了从工业品生产、安装维修、工程建筑、交通运输、商贸、环保、医疗卫生乃至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各行各业,现已形成一整套促进国内产品质量提升和保障质量管理水准的机制,且基本与国际发展水平同步,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但不可否认,国内现有的认证认可尚未到达成熟期。拿ISO9000和ISO14000来说,目前获证企业4万多家,它们在市场营销、对外投标、签订合同、扩大出口、吸引外资等方面确实拥有明显优势,然而,大多数企业还暂时与那张国际市场通行证无缘。应该讲,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上须加速与国际接轨,也意味着国内企业在质量这一关上将面临更大的考验。质量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决定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强制性认证也好,自愿性认证也罢,最终都是为了让企业从根本上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看,做好入世准备,认证认可不容忽视,要闯荡国际经济大舞台,就得按国际规则参演,把认证认可作为我们真正融入全球化浪潮的又一个“接口”。美国的产品安全标志“UL”促使众多企业畅行海内外市场,只要见到加贴了“UL”的产品,消费者就觉得安心。现在,“中国制造”已被越来越多的各类消费群体所认同,今后,“中国认证”也需要打响牌子,深入人心。当然,与国外相比,我们的认证业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能否确保认证认可统一、规范、科学、有效,直接取决于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在这一点上,我们恐怕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