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我看三峡工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27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我看三峡工程
卡斯瑞尔斯
  今天的中国是建筑工程师的天堂,几乎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人们正以惊人的速度兴建桥梁、公路、机场、水利工程、摩天大楼和工厂。
  在长江上兴建三峡工程的目标是驯服世界第三大河流。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是防洪,还可以提高通往繁荣的重庆市的航运能力,并为将水调往中国首都和北方干旱地区创造条件。三峡水电站所提供的清洁能源相当于南非国家电力公司所有电站发电量的总和,每年可以减少燃煤约1亿吨,使环境免受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危害。三峡水库的库容是390亿立方米(南非所有水库的总库容才270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270亿美元(人民币2100亿元),这将是中国修建长城以来最大的人造工程。三峡工程必将推动中国进入世界一流经济强国的行列。
  如果说没有任何其他工程的规模可以与三峡相比,那么也没有多少工程会在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上面临三峡工程那样的挑战。涉及百万人的移民安置,数千公顷的肥沃耕地和数以十计的世界最伟大文明之一的文化和历史古迹将被水库淹没,以及三峡工程对长江这样一条大河所带来的巨大环境变化,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的视野需要更开阔一些。
  首先是规模的问题。中国有三十几个省市区,平均每个省所拥有的人口都和南非一样多,因此其面临的挑战也同样巨大。长江的洪水灾害在上个世纪夺去了30万人的生命,有9亿人长期面临洪水的威胁,而1998年大洪水迫使1300万人紧急搬迁,整个武汉市处在洪水的边缘,洪水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其次,中国的发展选择必须反映她在环境方面所受的制约。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农民户均土地不足半公顷,他们的生产热情来自于包产到户。中国的农民每年可以收获两到三季,他们还养鱼、种菜和种植苗圃。但是在干旱地区或坡地上土地过度利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每一个见过北京的沙尘和很多地方山体滑坡的人都可以感受得到。这样的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在很多地方是难以持续的。如果中国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快从农业社会向城市化社会的过渡,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过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设更多的城镇,创造就业机会并为城镇提供设施和服务。
  但是,三峡工程几十万的移民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吗?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部分得到了答复,在库区600公里内到处都是新城镇和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在城里打工得到的报酬表明这并不是天上的馅饼。另外一些移民将搬迁到有剩余土地的省份。移民安置是与新的机遇联系在一起的,移民意味着经济发展和就业培训。移民安置费约占三峡工程总投资的45%。我们曾经访问了一个移民新村,我对移民的充满自信和勇于接受生活挑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街头的老百姓多次告诉我说尽管老一辈的人仍然有些遗憾,但是年轻人欢迎这些变化和生活条件的改善。
  当然,还有很多持怀疑态度的人,主要来自西方和环境主义者。
  他们指出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就是泥沙的大量淤积,大坝建成后泥沙不断淤积抬高会带来危险。尽管可以采取汛期泄洪排沙的措施,但是可以预料,大量泥沙仍然会淤积下来,一些专家认为这会影响三峡工程的运行,特别是水力发电过程。
  然而,也许对工程最重要的检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是最重要的教训是规模如此巨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只有在符合国家最高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的情况下才是切实可行的。
  人类总是希望能有驾驭自然的力量,其中的利弊要很好地审视,中国对此已经进行了慎重的思考。
  不管存在多少遗憾,中国的领导人坚信三峡工程一定会取得成功,因为它是中国整体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这才是中国考虑的主要问题,而不是工程的规模和大小问题。我们在此祝福中国。(作者为南非水利和林业部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